|
|||
波罗夷 四 一(一)尔时,佛世尊在毘舍离大林重阁讲堂。其时,众多相识、亲友比丘等于婆裘河畔结夏安居。时,跋耆地方饥馑难以生活,〔以致白骨狼籍,〕谷物因病菌,〔叶茎干枯〕如箸,依赖残食,生存非易。 其时,诸比丘曰:「今跋耆饥馑难以生活,〔以致白骨狼籍,〕谷物因病菌,〔叶茎干枯〕如箸,依赖残食,生存非易。我等由何方便,和合一致,无斗诤,安稳度过雨安居,亦无饮食之苦耶?」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:「友!我等为诸居士作事,如是,彼等当想施与我等,如是,我等和合一致,无斗诤,安稳度过雨安居,无饮食之苦。」或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:「止!友!何用为诸居士作事?为诸居士运送音信(委托书),于是,彼等当想施与。如是,我等和合一致,无斗诤,安稳度过雨安居,无饮食之苦。」或有部分比丘作如是言:「止!友!何用为诸居士作事、为诸居士作使者?然,友!我等对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:『其比丘是得初禅者,其比丘是得第二禅者,其比丘是得第三禅者,其比丘是得第四禅者,其比丘是得预流果,其比丘是得一来果,其比丘是得不还果,其比丘是得阿罗汉果,其比丘是得三明,其比丘是得六神通。』于是,彼等当想施与我等。如是,我等和合一致,无斗诤,安稳度过雨安居,无饮食之苦。友!于诸居士,互相赞叹上人法,乃最胜之〔策〕。」于是,诸比丘于诸居士前互相赞叹上人法:「其比丘是得初禅者……乃至…其比丘是得六神通。」 时,其诸人〔以为:〕「我等实有善利,我等实有功德,如是诸比丘为我等入安居。如是之诸比丘是持戒者、善法行者,未曾有如是之比丘,为我等入安居。」于是,彼等不自食其噉食,不供父母、不与子女、不与家婢、不与友人、不与同族亲戚,而将其〔食物〕施与诸比丘。彼等不自食嚼食、味食、饮物,不供父母、不与子女、不与家婢、不与友人、不与同族亲戚,而将具〔食物〕施与诸比丘。如是,诸比丘有美貌,诸根肥大,容貌光泽,充满喜悦。 (二)安居竟,往见世尊,乃诸比丘之常法。时,诸比丘安居三月竟,收摄坐卧处,持衣钵往毘舍离。渐行至毘舍离重阁讲堂,至世尊处。至已,敬礼世尊而坐一面。其时,在毘舍离安居竟之比丘等,因饥渴所迫,形体枯瘦,容貌憔悴,筋脉悉现。然,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有美貌,诸根肥大,容貌光泽,充满喜悦。与客比丘相互亲切致意,乃诸佛之常法。其时,世尊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:「诸比丘!诸事堪忍否?足食否?和合一致,无斗诤,安稳度过雨安居,无饮食之苦耶?」「世尊!我等诸事堪忍,足食,和合一致,无斗诤,安稳度过雨安居,无饮食之苦。」 如来知而问,亦知而不问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二因缘故,佛世尊问诸比丘,为说法,或为声闻弟子制立学处。其时,世尊如是问婆裘河边之诸比丘曰:「诸比丘!汝等如何和合一致,无斗诤,安稳度过雨安居,无饮食之苦耶?」于是,诸比丘以是因缘白世尊。「诸比丘!汝等实有〔上人法〕否?」「无有,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:「愚人!此非相应法、非随顺行、非威仪、非沙门行、非清净行、非所当为。愚人!汝等何以为口腹故,于诸居士前,互相赞叹上人法耶?愚人!汝等宁以锐利牛刀割腹,亦勿为口腹而对诸居士互相赞叹上人法。所以者何?愚人!确实因彼而至〔饿〕死或受如死之苦,然于身坏命终后,不生于恶处、恶趣、恶生、地狱。〔然,〕愚人!以是故,身坏命终后,当生恶处、恶趣、恶生、地狱。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。」呵责已、说法已,语诸比丘曰: (三)「诸比丘!世间有此五种大贼存在。何等为五?诸比丘!此世上有一类大贼,如是思惟:『我实被或百、或千徒众所围绕,当徘徊于村落、街市、王都,要杀、令杀,要切、令切,要烧、令烧。』彼于其后,被或百、或千徒众所围绕,徘徊于村落、街市、王都,要杀、令杀,要切、令切,要烧、令烧。如是,诸比丘!此有一类恶比丘作如是思惟:『我实被或百、或千徒众所围绕,当游行于村落、街市、王都,受尊敬归依信仰,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、饮食、房舍、病资具药物等之受者。』彼于其后,被或百、或千徒众所围绕,游行于村落、街市、王都,受尊敬归依信仰,成为诸居士及出家者之衣服、饮食、房舍、病资具药物等之受者。诸比丘!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一大贼。 诸比丘!此又有一类恶比丘于学得如来所教之法与律后,以为己有 1。诸比丘!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二大贼。 诸比丘!此又有一类恶比丘,以无根非梵行,诽谤清净梵行者之修圆满清净梵行。诸比丘!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三大贼。 诸比丘!此又有一类恶比丘,以僧众之重物、重资具,如园林、园林地、精舍、精舍地、卧床、座床、褥、枕、铜瓶、铜瓮、铜壶、铜花瓶、剃刀、斧、锄、锹、锯、蔓草、竹、文若草、婆婆草、草、土、木制具、陶磁器等,以此等〔物〕摄取诸居士(即当作恩惠送给诸居士)。诸比丘!此乃存在于世间之第四大贼。 诸比丘!于此世界──天界、魔界、梵天界及沙门、婆罗门、天人众中,此最大之贼,即是说空无之上人法者。所以者何?诸比丘!以盗心食国家施与之食故。」 未有言有者 一如诈欺师 以诈而得食 彼亦以盗得 外着袈裟衣 而不制恶法 恶者依恶业 随业生地狱 于其恶不制 而食国施食 如火热铁丸 食之犹胜彼 如是,世尊以种种方便,呵责婆裘河边诸比丘难扶养、难教养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未证知,而认为己有上人法,宣说〔己已得〕具足正智正见,而如是言:『我如是知,如是见。』彼于其后,或被追问、或不被追问,冀望清净其罪,而如是言:『友!我不知而言如是知,不见而言见,言虚诳妄语。』,此亦波罗夷不共住。」 如是,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。 二 尔时,众多比丘,未见以为见、未到以为到、未达以为达、未证以为证,因增上慢而对他人说。其后,彼等之心转向贪、转向瞋、又转向痴。彼等心生后悔〔而思:〕「世尊已制立学处,〔然,〕我等未见以为见……因增上慢而向他人说,我等岂非犯波罗夷乎?」以此事告长老阿难。长老阿难以此事白世尊。〔世尊言:〕「阿难!此等比丘实未见以为见……由增上慢而对他人说,然,此非罪也。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未证知,而认为己有上人法,主张〔己已得〕具足正智正见,〔而作 如是宣说:〕『我如是知,如是见。』彼于其后,或被追问、或不被追问,冀望 清净其罪,而如是言:『友!我不知而言如是知,不见而言见,言虚诳妄语。』 者,除增上慢外,此亦波罗夷不共住。」 三「任何」者,无论何者亦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比丘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此所谓「比丘」之意。 「未证知」者,空无不实在,于己不知、不见善法,而言我有善法。 a ’「己有」者,将善法导入于己,或将己导入于善法。 「上人法」者,即禅那、解脱、三昧、正受、智见、修道、证果、断烦恼、心离盖、乐静处。 a 「正智」者,三智也。 「正见」者,此智即见,此见即智也。 「宣说」者,向或女、或男、或居士、或出家者言。 「如是知,如是见」者,言我知此等法、我见此等法、我有如是法、我入如是法。 「于其后」者,谓于其时宣言,而经过剎那、顷刻、须臾之时。 「被追问」者,凡是有自宣言之事,则对此事追问,云:「汝何故得耶?汝如何得耶?汝何时得耶?汝何处得耶?汝断何烦恼耶?汝得何法耶?」 「不被追问」者,不被〔询问〕云:「如何等等。」 b ’「冀望清净」者,期望成为居士、或期望成为优婆塞、或期望成为净人、或期望成为沙弥。 「其〔犯〕罪」者,陷于不善之欲望,而宣说空无不实之上人法,犯波罗夷罪。 b 「友!我不知而言如是知,不见而言见」者,我不知此等诸法、我不见此等诸法、我无此等诸法、我不入此等诸法之谓。 「言虚诳妄语」者,是由我说空言、由我说虚言、由我说无实、由我无知而说之意也。 「除增上慢外」者,增上慢除外。 「此亦」者,据前之谓。 「波罗夷」者,如断头之多罗树,无再生长之可能。如是,比丘恶心贪求,宣说空无之上人法者,非沙门、非释子,是故言「波罗夷」。 「不共住」者,共住是同一羯磨、同一说戒而共同修学者,名为共住。不与彼共同,是故言「不共住」。 四(一)「上人法〕 者,谓禅那、解脱、三昧、正受、智见、修道、证果、离恶、心离盖、乐静处。 「禅那」者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。 「解脱」者,空解脱、无相解脱、无愿解脱。 「三昧」者,空三昧、无相三昧、无愿三昧。 「正受」者,空正受、无相正受、无愿正受。 「智」者,三明也。 「修道」者,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也。 「证果」者,证预流果、一来果、不还果、阿罗汉果也。 「离恶」者,离贪、瞋、痴也。 「心离盖」者,心由贪离盖、心由瞋离盖、心由痴离盖也。 「乐静处」者,是由初禅乐静、由第二禅乐静、由第三禅乐静、由第四禅乐静之谓也。 (二)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。」如此故意妄语者,波罗夷。〔一〕彼于事前思:「我将语虚妄。」〔二〕语时思︰「我语虚妄。」异于所忍。〔三〕语已思:「我语虚妄已。」 依四事言:「我得初禅。」如此故意妄语者,波罗夷。彼于事前思:「我将语虚妄。」语时思:「我语虚妄。」语已思:「我语虚妄已。」所说异于所见 2 。 依五事言:「我得初禅。」……思︰「语虚妄已。」所说异于所见,所说异于所忍。 依六事……思:「……语虚妄已。」所说异于所见,所说异于所忍,所说异于所乐。 依七事……思:「……语虚妄已。」所说异于所见,所说异于所忍,所说异于所乐,所说异于所想。 〔三〕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 3 。」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依三事言:「初禅被我所得。」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依三事言:「我是初禅得者。」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依三事言:「我是初禅之主。」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依三事言:「我已证初禅。」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(四)依三事言:「我得第二禅……乃至……第三禅……乃至……得第四禅……乃至……我得……乃至……被我得……乃至……我是四禅得者……乃至……我是……主……乃至……我已证第四禅。」如此故意妄语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如细说初禅,所有〔之禅〕亦应如是细说。 (五)依三事言:「我得空解脱……乃至……无相解脱……乃至……我得无愿解脱,我得……无愿解脱由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空三昧……乃至……无相三昧……乃至……我得无愿三昧……乃至……我得……被我得……我是得无愿三昧者……乃至……我是……主……乃至……无愿三昧由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妄语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空正受……乃至……无相正受……乃至……我得无愿正受……乃至……我得……乃至……被我得……乃至……我是得无愿正受者……我是……主……乃至……无愿正受由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妄语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三明……我是得三明者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四念住……乃至……四正断……乃至……我得四神足……我是得四神足者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五根……乃至……得五力……我是得五根者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七觉支……我是得七觉支者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八正道……我是得八正道者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预流果……乃至……一来果……乃至……不还果……乃至……得阿罗汉果者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已舍、除、脱、断、离、出、弃贪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瞋被我……痴被我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心由贪离盖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心由瞋离盖……我心由痴离盖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 ──彼于事前思… 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───无杂章终─── (六)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第二禅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第三禅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第四禅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 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空解脱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无相解脱……乃至…初禅与无愿解脱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空三昧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无相三昧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无愿三昧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空正受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无相正受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无愿正受……被我所证。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三明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四念住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四正断……乃至……得初禅与四神足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五根……乃至……得初禅与五力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与七觉支……初禅与八正道……初禅与预流果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一来果……乃至……初禅与不还果……乃至……得初禅与阿罗汉果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,我已舍、除、脱、断、离、出、弃贪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……乃至……由我所得……乃至……我是得初禅者……我是得主……乃至……初禅已被我证得,我已舍……贪…… 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……乃至……我得……被我所证,我已舍……瞋……乃至……我已舍……痴……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……乃至……我得……被我所证,我心离贪……我心离瞋……我心离痴盖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───断片章终─── (七)依三事言:「我得第二禅与第三禅……得第二禅与第四禅……我心离痴盖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得第二禅与初禅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乃至……。 ───结合章─── (八)如上,以各根展转结合章。 依三事言:「我心离痴盖,得初禅……乃至……第二禅……乃至……第三禅……乃至……第四禅……被我所证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我心离痴盖,空解脱。」……依三事言:「我心离痴盖,离瞋盖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……乃至……。 ───一根章─── (九)二根、三根、四根、五根、六根、七根、八根、九根、十根亦应如一根之详说。此为全根章── 依三事言:「我得初禅、第二禅、第三禅、第四禅、空解脱、无相解脱、无愿解脱、空三昧、无相三昧、无愿三昧、空正受、无相正受、无愿正受、三明、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、预流果、一来果、不还果、阿罗汉果,已被我证得,我已舍……贪……乃至……我已舍……瞋……乃至……我已舍、除、脱、断、离、出、弃痴。由贪……由瞋……由痴,我心已离盖。」如此故意说虚妄者,波罗夷──彼事前思:「我将语虚妄。」语时思:「我语虚妄。」语已思:「我语虚妄已。」如此所说异于所见、所说异于所忍、所说异于所乐、所说异于所想。 ───全根章终─── 五(一)依三事,欲言:「得初禅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得二禅。」对方承认则波罗夷,不承认则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,欲言:「得初禅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得三禅……四禅。」……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,欲言︰「得初禅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我心已离痴盖。」……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──事前思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───扩言一根断片章─── (二)依三事,欲言︰「得第二禅。」而「得第三禅……初禅。」……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───扩言一根结合章要略─── (三)依三事,欲言︰「我心离痴盖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得初禅。」……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,欲言︰「我心离痴盖。」……乃至……故意妄语:「我心离瞋盖。」对方承认则波罗夷,不承认则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───扩言一根章终─── (四)二根、三根………十根亦应如是作。是为全根章。 依三事,欲言:「初禅……乃至……我心离瞋盖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我心离痴盖。」对方承认则波罗夷,不承认则偷兰遮。 依三事,欲言:「我得第二禅、第三禅、第四禅、空解脱……阿罗汉果,我已舍、除、脱、断、离、出、弃贪。我已舍……瞋……我已舍……痴……由贪………由瞋……由痴,我心已离盖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我得初禅。」对方承认则波罗夷,不承认则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,欲言:「我得第三禅、第四禅……乃至……我心由痴离盖,我得初禅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得第二禅。」……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,欲言:「我心由痴离盖,初禅、第二禅、第三禅、第四禅……乃至……我心由贪离盖。」而故意妄语:「我心由瞋离盖。」对方承认则波罗夷,不承认则偷兰遮……乃至……。 ───扩言全根章、扩言章终─── 六(一)依三事言:「住汝精舍之比丘得初禅……乃至……得……乃至………被得……乃至……其比丘是得初禅者……乃至……主……乃至……初禅由彼比丘所作证。」如此故意妄语,对方承认则偷兰遮,不承认则突吉罗──事前思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依三事言:「住汝精舍之比丘得第二禅……乃至……第三禅……乃至……第四禅……乃至……空解脱……阿罗汉果……乃至……得… 所证。」如此故意妄语……突吉罗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其比丘已舍贪……乃至……已舍瞋……乃至……已舍痴,已除、弃痴,其比丘之心由贪……由瞋……由痴离盖。」如此故意妄语……突吉罗……乃至……。 依三事言:「住汝精舍之比丘,于静处得初禅……乃至……第二禅……乃至……第三禅……乃至……第四禅……乃至……得……乃至……被得……乃至……其比丘,于静处是得四禅者……乃至……第四禅由其比丘于静处所作证。」如此故意妄语……突吉罗──事前思……所说异于所想。 十五句之进行如是详说。 (二)依三事言:「使用汝精舍……乃至……穿用汝衣……乃至……受汝施食……乃至……用汝房舍……乃至……受汝病资具药物……乃至……汝精舍被使用之……乃至……汝衣服被受用之……乃至……汝施食被受用之……乃至……汝卧具被受用之……乃至……汝病资具药物被受用之……乃至……汝施与精舍之……乃至……施与衣……乃至……施与食物……乃至……施与房舍、施与病资具药物之比丘,彼于静处得第四禅……乃至……第四禅由其比丘于静处所作证。」如此故意妄语,对方承认则偷兰遮,不承认则突吉罗──彼于事前思︰「我将语虚妄。」语时思:「我语虚妄。」语已思:「我语虚妄已。」所说异于所见、所说异于所忍、所说异于所乐、所说异于所想。 ───十五省略章终─── 七 依增上慢者、无意妄语者,痴狂者、心乱者、痛恼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依增上慢、住阿兰若、乞食、和尚、威仪、缚、独、法、精舍、供养。 非困难、精进、亦惧死、友疑悔者、依正修、依精进、依专念、为成就、为痛苦、言堪忍有二〔事〕 。 于婆罗门有五事、他说三〔事〕、家、离欲乐、依乐、出发。 骨〔者〕肉〔者〕俱是杀牛人、〔肉〕团〔者〕是捕鸟人、无皮〔者〕是杀羊人、剑〔毛者〕是屠猪人、枪〔毛者〕是捕鹿人、箭〔毛者〕是治罪人、锥〔毛者〕是御人。 彼被针缝者是两舌恶口者、搬阴囊者是村里诈欺师、沈粪坑者是奸夫、食粪者是恶婆罗门。 无皮女是奸妇、脸苍白之女是占卜者、被舍弃之女是〔因〕向敌人投烧炭、断头者是杀贼者。 比丘、比丘尼、式叉摩那、沙弥、沙弥尼、彼等出家于迦叶佛之律而常为恶法。 于王舍城有多浮陀河、斗、象之潜水徒涉、忆念输毘陀阿罗汉五百劫。 八(一)尔时,一比丘依增上慢而向他人说。彼心生悔恨而如是思:「依世尊所制立之学处,我岂非波罗夷乎?」时,其比丘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依增上慢者不犯也。」 (二)尔时,一比丘〔思:〕「如斯者,世人当敬重我。」如此,以欲求心住阿兰若,世人尊敬彼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波罗夷。然而,诸比丘!勿以欲求心住 4 阿兰若,住者突吉罗。」 尔时,一比丘〔思:〕「如斯者,世人当敬重我。」如此,持欲心行乞食,世人敬重彼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不犯也。然而,诸比丘!勿持欲心行乞食,行者突吉罗。」 (三)尔时,一比丘如是言他比丘曰:「友!我等和尚之弟子,悉是阿罗汉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事白世尊。「诸比丘!汝存何心耶?」「世尊!我是有意妄语。」「比丘!非波罗夷,是偷兰遮。」 尔时,一比丘如是言他比丘曰:「友!我等和尚之弟子,悉是大神力者、大威神力者。」彼心悔恨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四)尔时,一比丘〔思:〕「如斯者,世人当敬重我。」如此,持欲心游行……持欲心而立………持欲心而坐……持欲心而眠。世人敬重彼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波罗夷。然而,诸比丘!勿持欲心而眠,眠者突吉罗。」 (五)尔时,一比丘言他比丘之上人法,彼亦如是言:「友!我亦舍缚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…「比丘!汝波罗夷。」 (六)尔时,一比丘独居而言上人法。他心智之比丘非难其比丘曰:「友!勿如是说,汝无此法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非波罗夷,是突吉罗。」 尔时,一比丘独居言上人法。天人非难是比丘:「尊者!勿如是说,汝无此法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非波罗夷,是突吉罗。」 (七)尔时,一比丘如是言一优婆塞曰:「贤者!住汝精舍之比丘是阿罗汉。」然后,彼住此精舍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存何心耶?」「世尊!我有意说妄语。」「比丘!汝非波罗夷,是偷兰遮。」 尔时,一比丘如是言一优婆塞曰:「汝以衣、食、房舍、病资具药物供养之比丘是阿罗汉。」如此,其比丘即令优婆塞以衣、食、房舍、病资具药物供养彼〔比丘〕。彼心生悔恨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八)尔时,有一病比丘,诸比丘如是言彼曰:「长老有上人法。」〔病比丘曰:〕「友!得〔法〕不难。」彼心生悔恨,〔思:〕「凡世尊之诸声闻始可如是言。然,我非世尊之声闻,我岂非波罗夷乎?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「比丘!汝存何心耶?」「世尊!我言之无意。」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有一病比丘,诸比丘如是言彼曰:「长老有上人法。」「友!〔以法〕语他不难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事白世尊。「比丘!汝存何心耶?」「世尊!我言之无意。」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(九)尔时,有一病比丘,诸比丘如是言彼曰:「长老有上人法。」「友!法依精进而得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有一病比丘,诸比丘如是言彼曰:「友!勿惧。」「友!我对死不惧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有一病比丘,诸比丘如是言彼曰:「友!勿惧。」「友!若有疑悔者,彼可能惧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有一病比丘,诸比丘如是言彼曰:「长老有上人法。」「友!法依正修而得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一比丘……「友!法依精进而得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「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一比丘……「友!法依专念修持而成就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「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(一○)尔时,有一病比丘,诸比丘如是言彼曰:「友!堪忍否?得过否?」「友!谁亦难忍〔,唯我能忍〕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一比丘……「友!非凡人所能忍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存何心耶?」「世尊!我有意言之。」「比丘!非波罗夷,是偷兰遮。」 (一一)尔时,一婆罗门邀诸比丘而作是言:「大德阿罗汉!请来!」彼等心生悔恨,〔思:〕「我等非阿罗汉,而彼婆罗门呼我等为阿罗汉,我等应如何应对耶?」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 … 「诸比丘!于尊敬之语不犯也。」 尔时,一婆罗门请诸比丘而作是言:「大德阿罗汉!请坐!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大德阿罗汉!请食!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大德阿罗汉!请满足!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大德阿罗汉!请行矣!」彼等心生悔恨……「于尊敬之语不犯也。」 (一二)尔时,一比丘言他比丘之上人法。彼亦如是言:「友!我已舍漏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波罗夷。」 尔时,一比丘……「友!对我现起此诸法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「波罗夷。」尔时,一比丘……「友!我亦见此诸法。」 彼心生悔恨……「波罗夷。」 (一三)尔时,一比丘之亲戚作是言:「大德!来住家〔还俗〕。」「贤者!如我不适住家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「比丘!无意而言〔上人法〕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一比丘之亲戚作是言:「大德!来享受欲乐。」「贤者!我离爱欲。」 彼心生悔恨……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尔时,一比丘之亲戚作是言:「大德!汝欢乐乎?」「贤者!我欢乐最上之乐。」彼心生悔恨,〔思:〕「凡世尊之诸声闻始可如是言。然,我非世尊之声闻,我岂非波罗夷耶?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「比丘!汝存何心耶?」「世尊!我无意而言之。」「比丘!言之无意者不犯也。」 (一四)尔时,众多比丘同意于一精舍入安居,「我等当知,由此安居最初出发者是阿罗汉。」一比丘:「应知我是阿罗汉。」而由此安居最初出发。彼心生悔恨,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波罗夷。」 九(一)尔时,佛世尊住王舍城迦兰陀尼婆波竹林园。时,长老勒佉菟及长老大目犍连住耆阇崛山。时,长老大目犍连于清晨,著内衣,持外衣与钵,至长老勒佉菟处而言:「友!尊者勒佉菟,我等往王舍城乞食。」「然!」长老勒佉菟应诺长老大目犍连。时,长老大目犍连下耆阇崛山,于一处微笑。其时,长老勒佉菟如是言大目犍连曰:「尊者目犍连!以何因缘而微笑耶?」「尊者勒佉菟!其问非时也,应于世尊前问我此问题。」 (二)如是,长老勒佉菟与长老大目犍连,于王舍城乞食,受食后,从乞食归,至世尊处。至已,向世尊顶礼而坐一面。一面坐已,长老勒佉菟对长老大目犍连曰:「长老大目犍连下耆阇崛山,于一处现出微笑。尊者目犍连!以何因缘而微笑耶?」「尊者!我下耆阇崛山时,见骨骨相连者行于空中,鹫、乌、鹰追逐彼,并啄其肋骨之间,彼〔骨锁者〕苦恼叫唤。尊者!于此,我作如是思惟:『真希有!真不可思议!有如是之有情,有如是之夜叉,亦有如是获得自体者!』」诸比丘讥嫌非难:「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。」 尔时,世尊对诸比丘言:「诸比丘!实有住天眼之声闻。诸比丘!实有住妙慧之声闻。是故,言声闻如是知、或见、或亲眼见。诸比丘!我亦曾见其有情,然而,我不言。我若言之,他人亦可能不信我,不信我者,当有长夜之不利、痛苦。诸比丘!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杀牛者,彼依业报,经许多岁月、或百年、或千年、或十万年之久,于地狱受苦,尚承业报之残余,感受如是自体之苦。诸比丘!目犍连言真实,目犍连不犯也。」 (三)……乃至……「我下耆阇崛山时,见肉片行于空中,鹫、乌、鹰追逐彼,而撕碎断分之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杀牛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下耆阇崛山时,见肉团行于空中,鹫、乌、鹰追逐彼,而撕碎断分之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捕鸟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下耆阇崛山时,见无皮者行于空中,鹫、乌、鹰追逐彼,而撕碎断分之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杀羊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 。 「尊者!我下耆阇崛山时,见剑毛者行于空中,彼之剑〔毛〕继续飞起,然后刺入其身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屠猪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枪毛者行于空中,彼〔身上〕之枪继续飞起,然后刺入其身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正是王舍城之捕鹿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箭毛者行于空中,彼〔身上〕之箭……」「……是王舍城之治罪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 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锥毛者行于空中,彼〔身上〕之锥…… 」「……是王舍城之御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针毛者行于空中,彼〔身上〕之针向彼头入,然后从口出;于口入,然后从胸出;于胸入,然后从腹出;于腹入,从腿出。于腿入,从胫出;于胫入,从足出;彼叫唤其苦……」……「……是王舍城之两舌恶口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睪丸如瓦者行于空中,彼行时,其阴囊载于肩;坐时,坐其阴囊;鹫、乌、鹰追逐彼,而撕碎断分之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「……是王舍城之村落诈欺师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〔身〕与头沈于粪坑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是王舍城之奸夫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〔身〕与头沈粪坑中,以两手食粪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是王舍城之恶婆罗门,彼于迦叶等正佛说法时,以食事邀请比丘僧,以桶装满粪,报告〔食〕时如是言:『大德!请尽量食并持去。』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无皮女行于空中,鹫……碎分其女,彼女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女是王舍城之奸妇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颜色苍白之恶臭女人行于空中,鹫……碎分其女。」……「……是王舍城之占卜者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被烧而舍弃之女人行于空中,彼女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彼女乃迦陵迦王之第一皇后,其女善妒,以炭火投向夫之情敌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无头之躯体行于空中,其胸有口、目,鹫……碎分彼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其有情是王舍城名为哈利迦之刑吏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比丘行于空中,彼僧伽梨有火燃烧光辉,其钵亦有火燃烧光辉,其带亦有火燃烧光辉,其身亦如是,彼叫唤其苦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此比丘乃迦叶等正佛说法时之恶比丘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尊者!我……见比丘尼……乃至……式叉摩那……乃至……沙弥……乃至……沙弥尼行于空中,其女之僧伽梨有火燃烧……彼女叫唤其苦。尊者!于此,我作如是思惟:『真希有!真不可思议!有如是之有情,有如是之夜叉,亦有如是获得自体者!』」诸比丘讥嫌非难:「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。」 尔时,世尊言诸比丘曰:「诸比丘!实有住天眼之声闻。诸比丘!实有住妙慧之声闻。是故,言声闻如是知、或见、或亲眼见。诸比丘!我亦曾见其沙弥尼,然,我不言。我若言之,他人亦可能不信我,不信我者,当有长夜之不利、痛苦。诸比丘!其沙弥尼乃于迦叶等正佛说法时之恶沙弥尼,彼女因其业报,经许多岁月、或百年、或千年、或十万年之久,于地狱受苦。尚承业报之残余,感受如是自体之苦。诸比丘!目犍连言真实。诸比丘!目犍连不犯也。」 (四)尔时,长老大目犍连言诸比丘曰:「友!从多浮陀河流入之湖水,澄净而清冷,洁白而愉悦;堤防美观,鱼鳖多而美丽;绽开如车轮大之赤莲华。然,今之多浮陀河是沸热之流。」诸比丘讥嫌非难……乃至……「何以长老大目犍连如是言:『友!从多浮陀河流入……是沸热之流。』耶?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。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〔世尊言:〕「诸比丘!从多浮陀河流入之湖水,澄净……绽开……赤莲华。然,诸比丘!此多浮陀河流于二大地狱之间,是故,多浮陀河是沸热之流。诸比丘!目犍连言真实。诸比丘!目犍连不犯也。」 (五)尔时,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毘娑罗为离车族所败。而后,王集大军破离车族。军阵中欢喜「王破离车族」。时,大目犍连语诸比丘曰:「友!离车族破王,然而,于军阵中欢喜王破离车族。」诸比丘讥嫌非难:「何以长老大目犍连如是言:『友!离车族破王,而军阵中欢喜王破离车族。』耶?长老大目犍连乱言上人法。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〔世尊言:〕「诸比丘!最初王被离车族所破,而后王集大军破离车族。诸比丘!目犍连言真实,目犍连不犯也。」 (六)尔时,长老大目犍连言诸比丘曰:「友!我于此叶毘尼河边入安阇三昧(第四禅),闻群象入流渡河之叫声。」诸比丘讥嫌非难:「何以长老大目犍连对我等如是言:『入〔无取色声〕安阇三昧,闻群象入流渡河之叫声。』耶?长老大目犍连言上人法。」……白世尊。「诸比丘!〔彼〕有此三昧,然彼还未纯净,目犍连言真实……不犯也。」 (七)尔时,长老输毘陀语诸比丘曰:「友!我〔于一念〕忆念过去五百劫。」诸比丘讥嫌非难:「何以长老输毘陀如是言:『我忆念……。』耶?长老输毘陀言上人法。」……白佛。「诸比丘!输毘陀有是事,然其五百劫 5 ,实〔彼之〕一生,输毘陀言真实……不犯也。」 ───波罗夷四终─── 诸大德!此四波罗夷法已诵竟。〔若〕比丘犯其中任何一项者,不得与诸比丘共 住。如于〔出家 6 〕前〔不得共住,出家〕后犯波罗夷者亦不共住。于此,我 今问诸大德;「于此事得清净耶?」再问:「于此事得清净耶?」三次问:「于 此事得清净耶?〕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,是故默然,我如是知解。 不净不与取 人体上人法 是四波罗夷 断头事无疑 ───波罗夷品终───
1 原语attano harati ,依觉音注,善比丘说佛法使人欢喜,恶比丘由善比丘所闻受之法,为他人说法,众喜而问:「大德善说妙法,由谁受来乎?」「我自知,非由他受。」偷如来之法为己有,以求利养。于巴利《善见律》 harati作dahati 。于暹罗版hadati 是dahati 之误。 2 原语vinidhaya ditthim,于自己不同见解之处,伪作如己之见解而主张。以下之忍(khanti)、 乐(ruci)、想(bhava),皆言执思于心中,依其强弱之程度而区别。此语于V.P.IV.P.2,V. P.II.P.205 亦有,于小品之英译,虽异今译,从意义上考察,又见北传汉译律藏「所见异」(《四分》)、「异见说过人法」(《五分》)等,皆说异见之意,故如此译之。尚且bhava 是想,非修之意。于巴利《善见律》bhava乃以sanna替代。 3 于此是用samapajjami之现在式,前面二处用samapajjim乃不定过去式,此点为二和三〔时 态〕之不同也。 4 原本vatthabba ,应为vattabba或vasitabba。觉音注缺,暹罗本和原本同。 5 依注之译,声闻弟子一念中最多知一世而已,言忆念五百劫,故非难为妄语上人法。然,输毘陀之前生于无想天住五百劫,故彼五百劫为一生。此故事亦出于《十诵律》。 6 yatha pure tatha paccha parajiko hoti asamvaso于在家时不能与比丘共住,如不得共比丘布萨、自恣等,犯波罗夷后不共住,即成在俗者之意。 僧残一 一(一)尔时,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时,长老施越不喜修梵行,是故,彼形体枯瘦,容貌憔悴,筋脉悉现。长老优陀夷见长老施越形体枯瘦,容貌憔悴,筋脉悉现而作是言:「友!施越!何故汝形体枯瘦……筋脉悉现耶?友!施越!汝不喜修梵行乎?」「友!然!」「友!施越!然而汝如意食、如意眠、如意浴。如意食、眠、浴已,汝尚不安乐,生起欲念恼害心时,以手行泄不净。」「友!如此作适当乎?」。「然!友!我亦如是作。」于是,长老施越,如意食、如意眠、如意浴。如意食、眠、浴已,尚不安乐,生起欲念恼害心时,以手行泄不净。如是,长老施越其后诸根肥美,容貌光泽,充满喜悦。时,长老施越之同修比丘,对长老施越曰︰「友!施越!汝先形体枯瘦,容貌憔悴,筋脉悉现。然而今日,诸根肥美,容貌光泽,充满喜悦。汝服何药耶?」「友!我非服药物也,但我如意食、如意眠、如意浴。如意食、眠、浴已,我尚不安乐,生起欲念恼害心时,以手行泄不净。」 (二)「友!施越!汝为何以此手食信施,又以此手行泄不净耶?」「然!友!」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:「何故长老施越以手行泄不净耶?」如是,诸比丘以种种方便,呵责长老施越,以此事白世尊。时,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众而问长老施越曰:「施越!汝实以手行泄不净耶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:「愚人!此非相应法、非随顺行、非威仪、非沙门行、非清净行、非所当为。愚人!何故以手行泄不净耶?愚人!我以种种方便,为离欲而说法,非为具欲;为离缚而说法,非为具缚;为无著而说法,非为有著也。愚人!于此,汝于我为离欲而说之法以为具欲、为离缚而说之法以为具缚、为无著而说之法以为有著。愚人!我以种种方便,岂非为离欲而说法,为破憍慢、为调伏渴爱、为除去执著、为断绝轮回、为灭尽爱、为离欲、为证灭、为涅盘而说法耶?愚人!我以种种方便,岂非为说诸欲之断灭、说诸欲想之遍知、说诸欲渴之调伏、说诸欲寻之灭除、说诸欲热之止静耶?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,已信者增长也。愚人!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,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。」如是,世尊以种种方便,呵责长老施越难扶养……乃至……「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故意行泄不净者,僧残。」 如是,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。 二(一)尔时,诸比丘以食美味,失正念、不正知而入眠。彼等失正念、不正知入眠,在梦中漏不净。彼等心生后悔:「由世尊所制立之学处:『故意行泄不净者,僧残。』我等梦中漏泄不净,其时心得〔受乐〕,我等非犯僧残罪耶?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〔世尊曰:〕「诸比丘!虽有心〔而无意识之目的者〕非犯罪也。」「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除梦中外,若故意行泄不净者,僧残。」 「除梦中外」者,梦中除外。 「故意」者,是认识、确知而存心违犯。 ’「泄〕 者,离本处也。 「不净」者,有十种不净,黑、黄、赤、白、酪色、水色、油色、乳色、生酥色、酥色。 「僧残」者,僧众对于其罪而给与别住,令其返归原来〔之状态〕,给与摩那埵(赎罪之仪式),〔而后〕回复清净,非数人或一人〔之所业〕,是故云「僧残」。〔又初残 1 者〕,对其罪聚之羯磨之同义语,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三(一)于内色而泄、于外色而泄、于内外色而泄、动腰于空中而泄、驱使欲念而泄、为大便而泄、为小便而泄、为风而泄、为慰周伽虫所啮而泄、为健康而泄、为受乐而泄、为药而泄、为布施而泄、为福德而泄、为祭祀而泄、为生天而泄、为种子而泄、为自试而泄、为戏乐而泄。泄黑精、泄黄精、泄赤精、泄白精、泄酪色精、泄水色精、泄油色精、泄乳色精、泄生酥色精、泄酥色精。 (二)「于内色」者,于己身中之受触 2 身支。 「于外色」者,于己身中以外之受触 3 或不受触物。 「于内外色」者,于以上两者。 「空中动腰」者,言于空中努力而使生支起作用。 「驱使欲念」者,言以欲念而驱使生支起作用。 「为大便」者,言由大便之迫压而生支起作用。 「为小便」者,言由小便之迫压而生支起作用。 「为风」者,言因风迫压而生支起作用。 「慰周伽虫所啮」者,因慰周伽虫所啮而生支起作用。 「为健康」者,我当有健康〔而泄〕。 「为受乐」者,我得乐受。 「为药」者,他当得药。 「为布施」者,我要行布施。 「为福德」者,他当有福德。 「为祭祀」者,我当供牺牲。 「为生天」者,我当生天。 「为种子」者,我当得〔胎儿之〕种子。 「为自试」者,当有黑精、当有黄精……当有酥色精。 「为戏乐」者,戏乐之意。 (三)思于内色〔泄〕,而行泄者僧残。思于外色……僧残。思于内外色……僧残。思于空中动腰……僧残。思驱使欲念……僧残。思迫压大便……思为戏乐而行泄者僧残。 思黑精而行泄者僧残。思黄精……酥色精……僧残。 ──无杂章终── (四)思为健康、为受乐……僧残。思为健康、为药……乃至……为健康、为施与……乃至……为健康、为福德……乃至……为健康、为祭祀……乃至……为健康、 为生天……乃至……为健康、为种子……乃至……为健康、为自试……乃至……为健康、为戏乐而行泄者僧残。 ───一根分断章终─── (五)思为受乐、为药……僧残。思为受乐、为施与……思为受乐、为戏乐…… 僧残。思为受乐、为健康……僧残。为药、为施与……思为戏乐、为自试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根结合章终─── 二根等亦如是进行。 思为健康、为乐、为药……为戏乐而行泄者僧残。 ───全根章终─── (六)思黑精、黄精而行泄者僧残……思黑精、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残。 ───一根分断章终─── 思黑精与赤精……酥色精与酪色精而行泄者僧残。 ───一根结合章终─── 二根等亦如是进行。 思黑精、黄精、赤精……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残。 ───全根章终─── (七)思为健康与黑精而行泄者僧残。思为健康、为受乐与黑精、黄精而行泄者僧残。思为健康、为受乐、为药与黑精、黄精、赤精而行泄者僧残。 如上应增大两者。 思为健康、为受乐、为药……为戏乐与黑精、黄精、赤精……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残。 ───复合章终─── (八)思:「我当泄黑精。」而行泄黄精者僧残。思:「我当泄黑精。」而行泄赤精……行泄酥色精者僧残。 ───分断章── 思:「我当泄黄精。」而行泄赤精者僧残。思:「我当泄黄精。」而行泄白精……酥色精……乃至……行泄黑精者僧残。 ───根之简约结合章─── 思泄酥色精,而行泄黑精者僧残。思泄酥色精,而泄酪色精者僧残。 ───中腔章─── (九)思泄黄精,而行泄黑精者僧残。思泄赤精,而行泄黑精者……乃至……思泄白精,而行泄黑精……思泄酥色精,而行泄黑精者僧残。 ───背面章第一进行─── 思泄赤精,而行泄黄精者僧残。白精……酥色精……乃至……思泄黑精,而行泄黄精者僧残。 ───背面章第二进行─── 思泄白精,而行泄赤精……思泄黄精,而行泄赤精者僧残。 ───背面章第三进行─── 思泄黑精,而行泄酥色精……思泄酪色精,而行泄酥色精者僧残。 ───背面章第十进行─── ───背面章句终─── 四 思,行而泄者僧残。思,行而不泄者偷兰遮。思,不行而泄者不犯也;思,不行而不泄者不犯也;不思,行而泄者不犯也;不思,行而不泄者不犯也;不思,不行而泄者不犯也;不思,不行而不泄者不犯也。 梦中、无洩泄之意,痴狂者、心乱者、痛恼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五 梦、大小便、寻、温水、药、痒、道、膀胱、浴室、触。 沙弥、眠、腿、拳握、空中、站立、忆念、孔穴、以木片触、于流水、玩水、 走、玩花、莲、砂、泥、水、床、拇指。 (一)尔时,一比丘因梦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,〔思:〕「我非犯僧残罪乎?」如是,彼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「比丘!因梦者不犯也。」 (二)尔时,一比丘行大便而泄不净,彼心生悔恨,以此事白世尊。「比丘!汝存何心乎?」「世尊!我无泄意。」「无泄意者不犯也。」尔时,一比丘行小便……「诸比丘!无泄意者不犯也。」 (三)尔时,一比丘以寻欲念而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寻而泄者不犯也。」 (四)尔时,一比丘浴温水而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汝存何心乎?」「世尊!我无泄意。」「无泄意者不犯也。」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,以温水行浴而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僧残。」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,以温水浴而不泄不净,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,是偷兰遮。」 (五)尔时,一比丘之生支受伤,以药涂之而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无泄意者不犯也。」尔时,一比丘生支受伤,持泄意涂药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,是偷兰遮。」 (六)尔时,一比丘搔阴囊,而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无泄意者不犯也。」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搔阴囊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,偷兰遮。」 (七)尔时,一比丘于行路时泄不净,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无泄意者不犯也。」尔时,一比丘以泄意于行路时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「……偷兰遮。」 (八)尔时,一比丘压膀胱而行小便……一比丘于浴室温下腹……一比丘于浴室洗师背……一比丘使〔人〕打腿……〔三事同前〕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九)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,如是言一沙弥曰:「来!沙弥!汝握我生支。」其〔沙弥〕握其生支,其比丘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僧残。」尔时,一比丘握已眠沙弥之生支,彼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非僧残,乃突吉罗。」 (一○)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,以腿压生支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。彼心生悔恨……「偷兰遮。」尔时,一比丘以泄意,以拳握生支……持泄意,于空中动腰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一一)尔时,一比丘于〔他〕身上立……持泄意于〔他〕身上立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一二)尔时,一比丘以染著心,忆念女人之生支而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。然,诸比丘!勿以染著心忆念女人之生支,忆念者突吉罗。」 (一三)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以生支入锁孔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,乃偷兰遮。」 (一四)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,以木片触生支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一五)尔时,一比丘逆流洗浴,而泄不净……〔三事同前〕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一六)尔时,一比丘玩水戏……一比丘走水中……一比丘玩花……一比丘走于莲丛中,而泄不净……〔三事同前〕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一七)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入生支于沙中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恨……「偷兰遮。」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入生支于泥中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……「偷兰遮。」尔时,一比丘以水浇生支而泄不净……〔三事同前〕……「偷兰遮。」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,以生支触卧床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……。彼心生悔……「偷兰遮。」尔时,一比丘持泄意以拇指触生支而泄不净……乃至……不泄不净。彼心生悔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───僧残一终─── 1 初残,原语adisesa ,系对此罪之羯磨,由最初(adi)之别住,至最后(sesa)之回复权益,乃依僧团而执行,非多人或一人所能执行,故云僧残(僧初残)之意;但僧残为梵文samghavasesa(samgha-avasesa)之译,非巴利语之严格翻译,今用北传汉译律藏惯用语。北传汉译律藏僧残释为尚有由僧团矫正之余地,即尚残比丘生命之意(相对于波罗夷)。 2 自己身中之受触(ajjhattam upadinnarupe),于觉音注作「如自己之手等之身支」,以自身中 之某部分触而泄。 3 觉音以为「受触」者,如他人之手等,「不受触」者,如多罗树之孔穴。 一(一)尔时,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时,长老优陀夷住阿兰若。此长老之精舍优美华丽清净,中央有内室,四面有房舍围绕,甚善设卧床、座床、褥、枕,善置饮物 1 、洗净水,房屋扫洒清净。〔如是〕众多之人,来见长老优陀夷之精舍。一婆罗门亦伴其妇,至长老优陀夷处,如是言长老曰:「我等欲观大德之精舍。」「然!婆罗门!请看!」取钥启锁,开门入精舍中。彼婆罗门亦随长老优陀夷后而入,其妇亦从婆罗门后而入。时,优陀夷开一窗,闭一窗,走遍房舍,然后,往彼妇之后,触摩其身。时,彼婆罗门与长老优陀夷交谈而行,然,婆罗门大放欢喜赞叹之语:「如是住阿兰若之沙门释子甚是高贵,优陀夷尊师,亦住如是阿兰若之高贵者。」如是说时,其妇言婆罗门曰:「彼有何高贵?如汝摩触我身,此沙门优陀 夷亦摩触我身。」 于是,其婆罗门瞋怒讥嫌非难:「此等沙门释子,不知耻、不持戒、打妄语。彼等实自言己是法行者、寂静行者、梵行者、实语者、持戒者、善法行者,而彼等无沙门行、无梵行,彼等破沙门行、破梵行。彼等何处有沙门行、有梵行耶?彼等离沙门行、离梵行。所谓沙门优陀夷为何摩触我妻之身乎?贵族之妇人、少女、童女、媳妇、侍女,实不能至此僧园,彼等若到此,当被此沙门释子所污辱。」 (二)诸比丘闻婆罗门之讥嫌非难。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:「何以长老优陀夷与女人身相触乎?」于是,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时,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长老优陀夷曰:「优陀夷!汝实与女人身相触乎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:「痴人!汝非相应法、非随顺行、非威仪、非沙门行、非清净行、非所当为。愚人!汝为何与女人身相触乎?愚人!我以种种方便,为离欲而说法,非为具欲……乃至……说诸欲热之止静。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若起欲情变心与女人身相触,或捉手、或捉发、或触其某身支者, 僧残。」 二(一)「任何」者,无论何者亦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比丘」者……乃至……即此所谓「比丘」之意。 「起欲情」者,言驱使欲念,恋著欲乐。 「变心」者,欲情亦是变心、瞋怒亦是变心、迷乱亦是变心。此处所谓变心,是指欲情变心也。 a′ 「与」者,共也。 「女人」者,人女而非夜叉女、饿鬼女、畜生女。初生之女〔婴〕 亦云〔人女〕 ,何况长大者。 a 「身相触」者,猥亵之行为也。 「手」者,由肘至指甲尖之谓。 「发」者,纯发、或混合丝之发、或混合华鬘之发、或混合金银之发、或混合真珠之发、或混合宝珠之发也。 「身支」者,除手及发外,其余皆云「身支」。 (二)捉摩、重摩、顺摩、逆摩、下、举、牵、推、抱、抱捉、捉、捺摩。 「捉摩 2 」者,惟捉触之程度。 「重摩」者,从此至彼摩触也。 「顺摩」者,由上而下。 「逆摩」者,由下而上。 「下」者,向下变曲。 「举」者,持举于上。 「牵」者,牵拉之。 「推」者,推进也。 「抱」者,捉抱身支。 「抱捉」者,捉其任何一处。 「捉」者,惟有捉之。 「捺摩」者,惟触之程度。 「僧残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三(一)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女人身与〔己〕身捉摩、重摩、顺摩、逆摩、下、举、牵、推、抱、抱捉、捉、捺摩者僧残。有女人,若比丘疑是〔女人〕以起欲念,于女人身与〔己〕身捉摩、重摩……乃至……捉、捺摩者偷兰遮。有女人,若比丘作黄门想而起欲念,……偷兰遮。有女人,〔若比丘〕作男想……作畜生想而起欲念,……偷兰遮。 有黄门,若比丘作黄门想而起欲念,于黄门身与……捺摩者偷兰遮。〔若比丘〕作黄门、疑想……男想……畜生想……女想,于黄门之身与……捺摩者突吉罗。 有男,〔若比丘〕作男想……疑想……畜生想……女想……黄门想〔……乃至……〕突吉罗。 有畜生,〔若比丘〕作畜生想……疑想……女想……黄门想……男想〔……乃至……〕突吉罗。 ───一根〔章〕─── (二)有二女人,若比丘于二女人作女想以起欲念,对二女人之身与……捺摩者二僧残。有二女人,〔若比丘〕于二女人作疑想……黄门想……男想……畜生想……而起欲念,于二女人之身……捺摩者二偷兰遮。 有二黄门,〔若比丘〕于二黄门作黄门想〔……二偷兰遮。有二黄门,于二黄门作疑想……男想……畜生想……女想……〕二突吉罗。 有二男,〔若比丘〕于二男作男想〔……二突吉罗。有二男,于二男作疑想……畜生想……女想……黄门想……〕二突吉罗 有二畜生,〔若比丘〕于二畜生作畜生想〔……疑想……女想……黄门想……男想……〕二突吉罗。 (三)有女人与黄门,若比丘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两者之身……捺摩者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有女人及黄门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疑想而起欲念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有女人与黄门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黄门想而起欲念……二偷兰遮〔……男想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……畜生想……〕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 有女人与男人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……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〔……疑想……黄门想……男想……畜生想……〕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 有女人与畜生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……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〔……疑想……黄门想……男想……畜生想……〕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 有黄门与男子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黄门想而起欲念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〔……疑想……男想……畜生想……女想……〕二突吉罗 有黄门与畜生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黄门想而起欲念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〔……疑想……男想……畜生想……女想……〕二突吉罗。 有男子与畜生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男想而起欲念……二突吉罗。〔……疑想……畜生想……女想……黄门想……〕 二突吉罗。 ───二根〔章〕─── (四)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女人身与〔比丘〕衣 3 捉摩……捺摩者偷兰遮。有二女人,若比丘于二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二女人之身与〔己之〕衣捉摩……捺摩者二偷兰遮。有女人与黄门,若比丘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两者之身与〔己之〕衣捉摩……捺摩者,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 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女人之衣与〔比丘之〕身摩触……捺触者偷兰遮。二女人……二偷兰遮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女人之衣与〔比丘之〕衣摩触……捺触者突吉罗。二女人……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二突吉罗。 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以女人之舍物 4 触〔比丘之〕身者突吉罗。有二女人,若比丘作二女人想而起欲念,以二女人之舍物触摩己身者二突吉罗。有女人与黄门,若比丘于两者作女人想而起欲念,以两者之舍物触摩己身者,二突吉罗。 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以女人之舍物触摩其衣者,突吉罗。有二女人,〔若比丘〕作二女人想〔……乃至……〕舍物捉摩衣者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二突吉罗。 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以女人之舍物触〔比丘之〕舍物者,突吉罗。二女人……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,……二突吉罗。 ───比丘句终─── (五)有女人,〔比丘〕作女想而起欲念,若女人以身捉摩比丘之身〔……乃至……〕捺摩时,〔比丘〕有依顺之意向,动身以受触乐者僧残。 有二女人,于二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,若二女人……捉摩……受触乐者二僧残。有女人与黄门,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,两者若……捉摩……受触乐者,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 有女人,作女想而起欲念,若女人以比丘之身捉〔自己之〕衣……偷兰遮。有二女人……二偷兰遮,有女人与黄门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 有女人,作女想而起欲念。若女人以比丘之衣捉摩己身者……偷兰遮。二女人……二偷兰遮也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有女人,作女想而起欲念,若女人以比丘衣捉摩己衣者,突吉罗。二女人……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二突吉罗。 有女人,有女想而起欲念。女人以比丘之舍物捉摩其身,有摩触之意而动身受触乐者突吉罗。二女人……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二突吉罗。〔……以比丘之舍物与衣……二女人……女人与黄门……〕二突吉罗。 有女人,有女想而起欲念。女人若以比丘之舍物捉摩〔女人之〕舍物,比丘有摩触之意而动身受触乐者,突吉罗。二女人……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二突吉罗。 (六)有摩触之意,动身而受触乐者僧残。有摩触之意,动身而不受触乐者突吉罗。有摩触之意,不动身而受触乐者不犯也。有摩触之意,不动身而不受触乐者不犯也。〔被捉〕有求脱之意而动身,受触乐者不犯也。有求脱之意而动身,不受触乐者不犯也。有求脱之意而不动身,受触乐者不犯也。有求脱之意而不动身,不受触乐者不犯也。 (七)无意者、无念者、不知者、不受乐者,痴狂者、心乱者、痛恼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四 母、女、妹、妻、夜叉女、黄门、眠女、死女、畜生女、木像女。 强捉、桥、道、树、船、绳、棒、推钵、礼拜,努力而不触时。 (一)尔时,一比丘对母以爱慕其母之情,……对女儿以爱护女儿之情……,乃至……对妹以爱护妹之情而触摩之。彼心生悔恨:「我,非僧残乎?」以此事白世尊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,突吉罗。」 (二)尔时,一比丘与故妻身相触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僧残。」 (三)尔时,一比丘与夜叉女……与黄门身相触。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,偷兰遮。」 (四)尔时,一比丘与眠女身相触,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僧残。」……与死女……偷兰遮……与畜生女……突吉罗……与木像女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五)尔时,众多女人强捉一比丘,腕相钩而行,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汝受乐乎?」「世尊!我不受乐。」「不受乐者不犯也。」 (六)尔时,一比丘与女人渡桥,而动欲心,彼心生悔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七)尔时,一比丘见女人前来,起欲心而以肩碰之,彼心生悔……「僧残。」 (八)尔时,一比丘与女人上树……乘船而动欲心。彼心生悔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九)尔时,一比丘因女人所持之绳,而起欲心。彼心生悔……「偷兰遮。」尔时,一比丘因女人所持之棒而起欲心。彼心生悔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一○)尔时,一比丘动欲心,以钵推女人。彼心生悔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一一)尔时,一比丘于女人礼拜时,起欲心而举足。彼心生悔……「僧残。」 尔时,一比丘〔思:〕「我当捉女人。」努力而不接触。彼心生悔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───僧残二终─── 1 原本之supatthitam应为sutthapitam。 2 捉摩(amasana),依觉音注如打触,而相触时手不动即言非抚摩。 3 衣(kayapatibaddha),谓著于身之衣或持物等。 4 舍物(nissahhiya),谓由手或手所持物投弃、放弃之物,如女人所投之球。 (一)尔时,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时,长老优陀夷住阿兰若。其长老之房舍优雅美丽清净。其时,众多女人来园观游精舍。时,其诸女人至长老优陀夷处,而作是言:「大德!我等欲观大德之精舍。」于是,长老优陀夷使诸女人等入见精舍。然后,言有关彼等之大小便道,说好又说恶、或请或求、或问或反问、又解说、又教诫、又恶骂。其女人中,堕落无耻者,与优陀夷共谈笑戏乐。然,诸女人中,有惭耻者离去,而非难诸比丘。「大德!此非随顺行、非威仪。我等亦不欲我夫如是云耳,何况大德优陀夷耶?」 (二)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:「为何长老优陀夷对女人言粗恶语乎?」于是,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尔时,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长老优陀夷曰:「优陀夷!汝实对女人言粗恶语乎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:「愚人!此非相应法、非随顺行、非威仪、非沙门行、非清净行、非所当为。汝,愚人!何故于女人言粗恶语耶?我以种种方便,为离欲而说法,非为具欲……乃至……非为说诸欲热之止静耶?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起欲情变心,对女人言粗恶语者,即如年轻男子向年轻女人言含淫 欲法之语者,僧残。」 二 「任何」者,无论何者亦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比丘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即此所谓「比丘」之意。 「起欲情」者,为欲念所驱而恋著欲乐之谓。 「变心」者,欲情亦是变心、瞋怒亦是变心、迷乱亦是变心,在此处所谓变心是指欲情变心。 「女人」者,人女而非夜叉女、饿鬼女、畜生女,有智而能知善语、恶语、粗语、非粗语者。 a 「言」者,如年轻男子对年轻女子、少年对少女,欲行之男子对欲行之女子之谓。 a′「粗恶语」者,有关大小便道淫欲法之语。 「含淫欲法」者,有关于淫欲之法。 「僧残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三(一)语二道,说好、说恶、乞、求、问、反问、解说、教诫、或恶骂。 「说好」者,称说赞叹二道。 「说恶」者,诋毁非难二道。 「乞」者,说:「与我,应与我。」 「求」者,说:「汝母何时与〔汝〕耶?汝父何时与耶?汝之天神何时与耶?何时有好事?何时汝得淫欲法?」 「问」者,说:「汝如何与汝夫耶?如何与爱人耶?」 「反问」者,说:「汝实如是与汝夫,如是与汝爱人。」 「解说」者,被问而言:「当如是与,若如是与者,当得汝夫之宠爱也。」 「教诫」者,不被问而言:「如是与,如是与者,汝夫当宠爱汝也。」 「骂」者,说;「汝无形 1 、汝不全角、无血者、恒出血者、恒布者 2 、漏出 者、汝长崛 3 、汝黄门、汝出两边者 4 、汝破根者、汝二根者。」 (二)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女人之大便道、小便道,言其好恶……骂者,僧残。有二女人,若比丘于二女人作女人想而起欲念,于二女人之大便道……二僧残。有女人与黄门,若比丘于两者有女想而起欲念,于两人之大便道……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 (三)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除女人之大小便道外,就其颈以下,由膝盖以上,言其好恶……乃至‥…骂者,偷兰遮。二女人……二偷兰遮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一偷兰遮、一突吉罗。 (四)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就其女人之颈以上、膝盖以下,说好恶……突吉罗。二女人……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二突吉罗。 (五)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女人之衣服,言其好恶……突吉罗。二女人……二突吉罗。女人与黄门……二突吉罗。 (六)为义 5 而说、为法 6 而说、为教 7 而说,痴狂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四 赤染、粗、多、硬、长、播种、道终、笃信、布施、作业。 (一)尔时,有一女人著新染之毛织衣。一比丘生起欲念,言其女人曰:「妹!实汝之赤染(血)。」其女不解,云:「然!大德!新染之毛织衣也。」彼心生悔恨,「我非僧残乎?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〔世尊曰:〕「比丘!非僧残,突吉罗。」 (二)尔时,有一女人著粗毛织衣……如是言:「妹!实汝之粗毛。」其女不解,云:「大德!然!是粗毛织衣也。」彼心生悔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三)尔时,一女人著新缝之衣……如是言:「妹!汝实毛多。」其女不解,云:「大德!然!新缝之毛衣也。」彼心生悔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四)尔时,一女人著硬毛衣……如是言:「妹!实汝之硬毛。」……「然!大德!硬毛之毛衣。」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五)尔时,一女人著外衣……如是言:「妹!汝之毛长。」……「大德!然!外衣也。」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六)尔时,一女人于田园播种已而归,一比丘起欲心,言其女人曰:「妹!汝已播下种。」其女人不解,曰:「然!大德!我等已播下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非僧残,突吉罗。」 (七)尔时,一比丘见前来一出家女,起欲心而言其女曰:「妹!道终焉?」其女不解,曰:「然!比丘!汝应当前进。」彼心生悔……「偷兰遮。」 (八)尔时,一比丘起欲心而对一女人曰:「妹!汝是笃信者,然而,与汝夫之物却不与我等。」「大德!何者?」「淫欲法也。」彼心生悔……「僧残。」 (九)尔时,一比丘起欲心而对一女人曰:「妹!汝是笃信者,然而,却不与我等最上布施。」「大德!何物是最上布施。」「淫欲法也。」彼心生悔恨……「僧残。」 (一○)尔时,一女人正在作务。一比丘起欲心,而对彼女人曰:「妹!起,我作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妹!坐,我作。」乃至……「妹!卧,我作。」乃至……彼女人不解。彼心生悔恨… … 「突吉罗。」 ───僧残三终─── 1 无形(animitta),无女根者,不全角(nimittamatta)是根不完全者。 2 恒布者,是dhuvacola之译。依注云,恒常以布塞小便道防其血出者。 3 长崛(sikharani),是依《善见律》之译语。依注云,根长硬直外露。 4 出两边者(vepurisika),是依《善见律》之译语。若依《善见律》,女根中肉长出,有毛而两道合者。 5 为义而说(atthapurekkharassa), 依注,说含有粗语句之意义,并作其注释或读诵。 6 为法而说(dhammapurekkharassa),说含有粗语之经律或读诵者。 7 为教而说(anusasanipurekkharassa),为无根者或两根者,说来世不如是生,应精进行善事 等。 如以上以义、法、教为先而敬重解说者,不犯也。 一(一)尔时,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时,长老优陀夷于舍卫城有檀越,往返于许多居士家。时,一寡妇端正美貌。其时,长老优陀夷于晨著内衣,持外衣与钵至其妇人家,坐于已设座位上。时,妇人至长老优陀夷处顶礼,而坐一面。妇人于一面坐已,长老优陀夷为说法,教示教诫,令踊跃欢喜。时,妇人听优陀夷说法……欢喜而对长老优陀夷曰:「大德!请云所需。我等当得供奉,诸如衣服、饮食、房舍、病资具药物等。」「妹!如衣服、饮食、房舍、病资具药物等,我等非所难得。然,与我等难获者。」「大德!何物耶?」「淫欲法也。」「大德!所欲乎?」「妹!所欲也。」「大德!请来。」而入幽室,解衣而仰卧床上。时,优陀夷近彼女人,〔言:〕「谁愿触其不净臭处耶?」之后,吐唾而去。时,其妇人讥嫌非难:「此等沙门释子无耻,虚言妄语而行恶行。彼等实自言己是法行者、寂静行者、梵行者、实语者、持戒者、善法行者,而彼等无沙门行、无梵行,彼等破沙门行、破梵行,彼等离沙门行、离梵行。何故沙门优陀夷自求淫欲法〔而言:〕「谁愿触其不净臭处耶?」之后,吐唾而去耶?我有何恶耶?我有何恶臭耶?以何故遗弃我耶?」其他妇女亦讥嫌非难:「此等沙门无耻……何故沙门优陀夷实自求其女之淫欲法〔而言:〕『谁愿触其不净臭处耶?』之后,吐唾而去耶?其女人有何恶耶?其女人有何恶臭耶?何故遗弃其女人耶?」 (二)诸比丘闻其诸女人等之讥嫌非难。彼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:「为何长老优陀夷于女人前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耶?」如是,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长老优陀夷曰:「优陀夷!汝实于女人前,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耶?」「世尊!实然!」佛世尊呵责:「愚人!汝行非相应法、非随顺行、非威仪、非沙门行、非清净行、非所当为。愚人!汝为何于女人前,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耶?愚人!我以种种方便,为离欲而说法,非为具欲……乃至……非为说欲热之静止乎?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若起欲情变心,于女人前,为己 1 赞叹淫欲供养而言:『妹!于如 我之持戒者、梵行者、具善法行者,依此法供养,则此为供养中之第一。』若 有关淫欲法者,僧残。」 二「任何」者,……〔见僧残三·二〕……谓知粗恶语、非粗恶语〔之智者〕。「女人前」者,于女人之邻或女人之近处。「为己〔……〕淫欲」者,是为己之淫欲、为己之因、为己之意志、为己之供养。 a 「妹」者,是剎帝利女、或婆罗门女、或吠舍女、或首陀罗女。 「如我」者,或剎帝利、或婆罗门、或吠舍、或首陀罗。 「持戒者」者,已离杀生、已离偷盗、已离虚言。 「梵行者」者,已离不净法。 「具善法行者」者,由其戒、其梵行而具足善法行者。 「依此法」者,依淫欲法。 「供养」者,能令人喜欢。 a′「此为〔……〕第一」者,言此是第一、此为最上、此为最胜、此为最善、此为最顶。 「若有关淫欲法」者,若有连结于淫欲法。 「僧残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三(一)有女人,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,于女人前,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者,僧残。有二女人,〔若比丘〕于二女人作女想……二僧残。女人与黄门,〔若比丘〕于两者作女想……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 (二)言:「请以衣服、饮食、房舍、病资具药物供养。」痴狂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四为何不妊、得子、爱乐、幸福、应以何物供养、如何趣善趣。 (一)尔时,一不妊女如是对所供养比丘曰:「大德!我如何能有妊乎?」「然,妹!当行第一布施。」「大德!何为第一布施?」「淫欲法也。」彼心生悔……「僧残。」 (二)尔时,可妊女 2 如是对所供养比丘曰:「我如何能得子乎?」「然,妹!当行第一布施。」「大德!何为第一布施?」「淫欲法也。」彼心生悔……「僧残。」 (三)尔时,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:「大德!我如何得我夫之爱乐乎?」……「大德!我如何得幸福乎?」「然,妹!当行第一布施。」……「僧残。」 (四)尔时,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:「大德!我当以何物供养大德乎?」「妹!当以第一布施。」「大德!何为第一布施?」「淫欲法也。」彼心生侮……「僧残。」 (五)尔时,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:「大德!我当以何物供养大德乎?」「当以第一布施。」「大德!何为第一布施?」……「僧残。」 (六)尔时,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:「大德!我如何趣善趣?」「然,妹!当行第一布施。」「大德!何为第一布施?」……「僧残。」 ───僧残四终───
1 为自己之淫欲供养(attakamaparicariya),于觉音注为attano atthaya kamaparicariya,此语当视为atta ﹢kamaparicariya,今依此。T.W.Rhys Davids于戒本之译文亦作‘‘ministira- tion to himself’’。但觉音注又云可视为attakma ﹢paricariya。在梵文戒本有atmana(atmana)kayaparicaryam「以自己之身供养」,于北传汉译律藏《十诵律》亦为「以身供养」。以此义推之,宁可看为「以自己之淫欲供养」。又kama当是kaya。 2 可妊女,是vijayin1 itthi之译。日译为不妊女。 一(一)尔时,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时,长老优陀夷于舍卫城有施主,往返于许多家。于此,见未婚男子或童女,于男子之父母前赞叹童女:「某家童女端正美丽,贤慧而伶俐勤勉,其童女实适合此家之男子。」父母如是言:「大德!我等不知彼等为何人或属何家?若大德令与之,我等当为儿娶其童女。」又于童女之父母前赞叹男子:「某家男子端正美貌,有智而伶俐勤勉,彼男子实适合此童女。」彼等如是言:「大德!我等不知彼等为何人或属何家?我等如何能为童女之婚事?大德若有求者,我等之童女当与其男子。」彼以如是方便为婚姻嫁娶。 (二)尔时,一村主之寡妇有一女,端正美丽。村外之邪命外道之俗弟子等,至其妇处作如是言:「大姊!此女请与我子。」彼女如是言:「诸贤!我不知汝等为何人或属何家?我唯一之女儿如何能往村外耶?我不与也。」诸人如是对邪命弟子曰:「诸贤!汝等何故而来耶?」「诸贤!我等为吾儿〔至〕某村妇家求其女。彼妇曰:『诸贤!我不知汝等为何人或属何家?我唯一之女见如何能往村外耶?我不与也。』」「诸贤!汝等由谁求彼村妇之女耶?诸贤!宜告优陀夷,优陀夷应与之。」 于是,彼邪命弟子等至长老优陀夷处而如是言:「大德!我等〔往〕某某村妇……『我不与之。』愿大德!令彼妇之女,与我等之子。」如是,优陀夷至彼妇家而如是言:「何故女不与彼等耶?」「大德!我不知彼等为何人或属何家?我唯一之女儿如何能往村外耶?我不与之。」「与彼等,我知彼等。」「大德!若大德知之,我当与。」如是,其妇以女与邪命弟子。 (三)如是,其邪命外道之俗弟子等,娶其女,一月令作妇事 1 ,其后即令作婢事 2 。如是,彼女遣使至母处言:「我实困苦而无乐。唯有一月作妇事,而后令作婢事。母!请来带我归。」如是,其妇至邪命弟子处而言:「诸贤!汝等勿令此女作婢事,应以作妇事。」彼等言:「我等之嫁娶非关于汝,我等之嫁娶乃与沙门所为,我等不知,汝走。」如是,彼妇被邪命弟子所侮辱,再归舍卫城。 彼女再遣使至母处:「我实困苦而无乐,唯有一月作妇事,而后令作婢事。母!请来带我归。」彼村妇至长老优陀夷处而言:「大德!我女实困苦而无乐。唯有一月令其作妇事,其后令作婢事。大德!请往告:『汝等勿令此女作婢事,应令此女作妇事。』」于是,长老优陀夷至邪命弟子处而如是言:「诸贤!勿使此女作婢事,令作妇事。」彼等答曰:「我等之嫁娶非关于汝,乃与村妇所为,汝应是沙门,沙门不营务当是好沙门 3 ,我等不知,汝走。」如是,优陀夷被邪命弟子所侮辱,再归舍卫城。 彼女再三遣使至母处:「我实困苦……带我归。」彼妇再至优陀夷处……「大德!请往告……令作妇事。」「先前,我亦被邪命弟子侮辱。姊!请去!我不去。」 (四)尔时,其妇讥嫌非难:「犹如我女因恶翁姑及主夫而困苦无乐,大德优陀夷亦应如是困苦无乐。」彼女亦讥嫌非难:「犹如我因恶翁姑及主夫而困苦无乐,大德优陀夷亦应如是困苦无乐。」其他女人亦不满其翁姑及主夫而咒诅:「犹如我等因恶翁姑及主夫而困苦无乐,大德亦应如是困苦无乐。」然,诸女人中,满足翁姑及主夫者如是期愿:「犹如我等有好翁姑及主夫而幸福快乐,大德优陀夷亦应如是幸福快乐。」 (五)诸比丘闻女人之咒诅或女人之期愿。彼等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:「长老优陀夷何以为媒人耶?」如是,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问长老优陀夷曰:「优陀夷!汝实为媒乎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:「愚人!汝何以为媒人耶?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为媒者,〔即〕为女子〔传达〕男子之情意,或为男子〔传达〕女人 之情意,或令成夫妇,或令成情人者,僧残。」 二(一)尔时,众多赌徒游乐于园中,遣使招游女:「请来!我等在园中游乐。」彼女曰:「诸贤!我不知汝等是何人或属何家?我有甚多用物资具,岂可往市外乎?我当不去。」如是,使者以此语诸赌徒。如斯告时,有一人对诸赌徒言:「诸贤!汝等以何求游女乎?诸贤!宜语优陀夷,优陀夷者当使〔她〕来也。」如是言时,一优婆塞对其人言:「贤者!勿作是言,如此作非沙门释子所宜,大德优陀夷当不为也。」如此说时,以「当为」、「当不为」赌之。 于是,赌徒等至长老优陀夷处而如是言:「大德!我等游乐于园中,遣使者往某游女处〔言:〕『请来!我等在园中游乐。』彼女言:『我不知汝等是何人或属何家?我有甚多用物资具,岂可往市外乎?我当不去。』愿大德使其游女来。」如是,长老优陀夷至游女处而言:「汝等何故不至彼处乎?」「大德!我不知彼等何人……我当不去。」「我知彼等,即至彼处!」「大德若知之,我当去。」如是,彼等赌徒,携游女行往园中。 (二)尔时,彼优婆塞讥嫌非难:「何以大德优陀夷为一时之媒乎?」诸比丘闻优婆塞之讥嫌非难。比丘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:「何以长老优陀夷为一时之媒乎?」如是,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「优陀夷!汝实为一时之媒乎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……乃至……「愚人!汝何以为一时之媒乎?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为媒者,〔即〕为女人〔传达〕男子之情意、或为男子〔传达〕女人 之情意、或令成夫妇、或令成情人,虽一时〔之关系〕,亦僧残。」 三 「任何」者,无论何者亦……乃至……。 「比丘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即此所谓「比丘」之意。 「为媒」者,被女人所遣而至男子处,或被男子所遣而至女人处。 「为女人〔传达〕男〔……〕意〕者,将男子之情意报告女子。 「为男子〔传达〕女〔……〕意」者,将女人之情意报告男子。 「或令成夫妇」者,乃令成夫妻。 「或令成情人」者,令成爱情。 「虽一时」者,令成为一时之妻。「 「僧残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四(一)有十种女人,即母护、父护、父母护、兄护、姊护、宗亲护、姓护、法护、自护、罚护。 有十种妇,即买得、乐住、雇住、衣物、水得、镮得、婢取、执作、俘虏妇、暂住妇。 (二)「母护女」者,母为保护监督支配者。 「父护女」者,父为……者。 「父母护女」者,父母为……者。 「兄护女」者,兄为……者。 「姊护女」者,姊为……者。 「宗亲护女」者,宗亲为……者。 「姓护女」者,宗族为……者。 「法护女」者,同法人为……者。 「自护女」者,被带入内室,而说:「此女是我所有,乃至被花束围绕者。」 「罚护女」者,由谁立杖,而宣言:「凡是至某某女人处者,〔当与〕此人罚杖。」 (三)「买得妇」者,以财物买之令住。 「乐住妇」者,爱人令爱人住。 「雇住妇」者,与物而令住之。 「衣物住妇」者,与衣物而令住之。 「水得妇 4」者,触水钵而令住之。 「镮得妇 5」者,取去镮而令住之。 「婢取妇」者,既是婢又为妇。 「执作妇」者,既是作务者又为妇。 「俘虏妇」者,俘虏中取来者。 「暂住妇」者,一时之妇。 (四)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母护女:『汝当为某人之买得妇。』」〔若比丘〕领受〔彼语〕,往语之,受彼语还报者,僧残。男子……语某父护女。……语某罚护女。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摘要句─── 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母护女及某父护女:『汝等当为某人之买得妇。』」领受〔彼语〕……僧残。男子……某母护女及某父母护女……某母护女及某罚护女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分断章─── 男子……某父护女及某父母护女……某父护女及某母护女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省略结合根章─── 男子……某罚护女及某母护女……某罚护女及某自护女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一根章终─── 如是二根、三根乃至九根亦如是为之。此为十根法── 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母护女及父护女……某罚护女……者。」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买得女章终─── (五)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母护女:『汝为某人之乐住妇……乃至……雇住妇……乃至……暂住妇。』」领受彼语……僧残。 男子遣使比丘〔……〕语某母护女及某父护女……某罚护女……『为暂住妇。』」领受彼语者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暂住妇章终─── (六)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母护女:『汝为某人之买得妇。』」若比丘领受彼语,往语之,若还报者,僧残。男子……为乐住妇……乃至……为雇住妇……『暂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摘要句─── 此为十根法── 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罚护女:『汝为某人之买得妇与乐住妇……暂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 (七)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母护女:『汝为某人之买得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 〔……〕语某母护女及某父护女:『汝等为某人之买得妇与乐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〔……〕语某母护女、某父护女及某父母护女:『汝等为某人之买得妇及乐住妇、雇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两者当如是增进。 男子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母护女、某父护女……某罚护女:『汝等为某买得妇、乐住妇……暂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两边关说章终─── (八)男子之母遣使比丘……乃至……男子之父遣使比丘……乃至……男子之父母遣使比丘〔……乃至……兄……姊……宗亲……同姓〕,男子之同法人遣使比丘……乃至……。 (九)母护女之母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女:『为某人之买得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母护女之母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……『为乐住妇……乃至……暂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摘要句─── 此为十根法─ 母护女之母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女:『为某人之买得妇、乐住妇……暂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 (一○)父护女之父遣使比丘……乃至……父母护女之父母遣使比丘……乃至……兄护女之兄遣使比丘……乃至……〔姊护女之姊……宗亲护女之宗亲……同姓护女之同姓……法护女之同法人……〕以自护女为所有者,遣使比丘……乃至……罚护女之立杖者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女:『汝为某人之买得妇。』」……『为某人之买得妇、乐住妇……暂住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 (一一)母护女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某:『我应为某人之买得妇。』」……僧残。母护女……『当为乐住妇。』」……乃至……『当为暂住妇。』……僧残。 ───摘要句─── 罚护女遣使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某:『我应为某人之买得妇、乐住妇……暂住妇。』」比丘领受彼语,往语之,还报者,僧残。 ───全根章句终─── (一二)受语、传言、还报者僧残。受语、传言、不还报者偷兰遮。受语、不传言、还报者偷兰遮。受语、不传言、不还报者突吉罗。不受语、传言、还报者偷兰遮。不受语、传言、不还报者突吉罗。不受语、不传言、还报者突吉罗。不受语、不传言、不还报者不犯也。 (一三)男子命众多比丘:「大德!往传言某女。」全比丘受语、传言、还报者,全比丘僧残。男子……「往传言。」全比丘受语、传言,一比丘还报者,全比丘僧残。男子……「往传言。」全比丘受语,一比丘传言,全比丘还报者,全比丘僧残。男子……「往传言。」全比丘受语,一比丘传言,一比丘还报者,全比丘僧残。 (一四)男子命比丘:「大德!往传言某女。」受语、传言、还报者,僧残。男子命比丘:「大德!往传言某女。」受语、传言,令弟子还报者,僧残。男子命比丘……「往传言。」受语,令弟子往传言,而自还报者,僧残。男子命比丘……「往传言。」受语,令弟子传言,弟子传之,令他人还报者,两者偷兰遮。 (一五)往时 6 ,受语传告;归时,不报者,偷兰遮。往时,不受语;归时,受语传报者,偷兰遮。往时,受语语之;归时,受语传报者,僧残。 (一六)为僧、为塔、为病人而往理事务,痴狂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五 眠女、死女、外出、非女、黄门、争执和解,为黄门作媒。 (一)尔时,一男子命一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女。」彼往问诸人:「某女住何处乎?」「大德!在眠。」彼心生悔,「我非僧残乎?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「比丘!非僧残,突吉罗。」 (二)尔时,一男子命一比丘:「大德!往语某女。」比丘往而问诸人:「某女于何处乎?」「大德!死矣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大德!外出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大德!非女也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大德!女黄门也。」彼心生悔……「突吉罗。」 (三)尔时,或女人与夫争执而往母家。所供养比丘和解之。彼心生悔……乃至……「比丘!〔其女〕被离婚乎?」「世尊!无。」「比丘!〔其女〕非被离婚者,不犯也。」 (四)尔时,一比丘为黄门作媒。彼心生悔,「我非僧残乎?」以此事白世尊。「比丘!非僧残,偷兰遮。」 ───僧残五终─── 1 令作妇事(sunisabhobena),若依注,乃令作煮饭等家事,即以妇事待之。 2 令作婢事(dasibhogena bhunjanti),令作种田或清扫提水等劳役,即以婢事待之。 3 好沙门,原本为sumano,暹罗版本是sussamano,巴利《善见律》亦然,故从之。即沙门应如是不关爱欲事之意。 4 水得妇(odapattakin1),若依注,共取钵水灌手,共誓言:「愿此水和合不离」,而为夫妇,为最正当之结婚式。 5 镮得妇(obhatacumbata),若依注,如取薪等以镮(cumbata垫子)置头上而载物。取女镮掷去而言:「汝来住我家为我妇」。即成为妇也。 6 往时云云,依觉音注而译之。 一(一)尔时,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中。时,阿罗毘之诸比丘共乞造房舍,无主而自理,需建材无限量而此事无所终止。彼等乞求极多,言:「汝等与人、汝等与工人、与牛、与车、与刀、与斧、与锄、与锹、与锯、与蔓草、与竹、与文若草、与婆婆草、与草、与土。」诸居士为此乞求而烦恼。见诸比丘则恐怖战栗,或改道而走、或翻脸、或闭户,见牛误以为比丘而奔逃。 时,长老大迦叶于王舍城安居已,向阿罗毘出发,渐渐〔游行〕至阿罗毘。于是,长老大迦叶住于阿罗毘之阿伽罗婆寺中。时,长老大迦叶晨著下衣,持上衣与钵,因乞食而入阿罗毘邑,诸居士见长老大迦叶,惊恐战栗,或改道而走、或翻脸、或闭户。如是,长老大迦叶于阿罗毘邑行乞已,食后,由行乞归,语诸比丘:「友!原此阿罗毘丰饶而易得食,依施与之食生活容易。然,今日阿罗毘,饥馑难得食,依施与之食生活非易。友!以何因缘,此阿罗毘饥馑难得食,依施与之食生活非易耶?」时,诸比丘以此事告长老大迦叶。 (二)尔时,世尊随意住于王舍城后,向阿罗毘游行,渐渐游行至阿罗毘。于是,世尊住阿罗毘之阿伽罗婆寺中。时,长老大迦叶来至世尊处,顶礼世尊已,于一面坐。坐已,长老大迦叶以此事白世尊。尔时,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问阿罗毘之诸比丘曰:「诸比丘!汝等实共乞造房舍,无主而自理,需建材无限量而此事无所终止耶?汝等向彼等乞求极多,言:『汝等与人……』见牛误以为比丘而奔逃耶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:「汝等愚人!何以共乞造房舍……此等〔事〕无所终止,汝等于彼等……极多,言:『汝等与人……与土』耶?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」呵责已、说法已,语诸比丘曰: (三)「诸比丘 1 !过去世有二兄弟仙人,住恒河边。时,名为摩尼健大龙王,渡恒河至弟仙人处,盘绕七圈 2 ,圈圈环绕彼,成大镰刀形立于彼头上。诸比丘!尔时,弟仙人恐怖其龙,形体枯瘦,容貌憔悴,筋脉悉现。兄仙人见弟仙人之形体枯瘦,容貌憔悴,筋脉悉现,而对彼曰:『汝何故形体……悉现耶?』『尊者!此摩尼犍大龙王,渡恒河来至我处,盘绕七圈,围绕我身成大镰刀形立我头上。恐怖其龙,〔故〕我形体……〔悉现〕。』『汝不欲龙王来乎?』『尊者!我不欲龙王来也。』『汝见其龙之何物耶?』『尊者!我见龙之颈饰有宝珠。』『然而,汝向龙王乞其摩尼:「与我摩尼!我欲摩尼!」』 时,摩尼犍大龙王,渡恒河至弟仙人处,立于一面。龙王于一面立已,弟仙人如是言:『与我摩尼!我欲摩尼!』诸比丘!此时摩尼犍大龙王〔言:〕『比丘乞摩尼,比丘欲摩尼。』即去。摩尼犍大龙王再渡恒河……至〔弟仙人处〕。弟仙人遥见龙王,则对彼曰:『与我摩尼!我欲摩尼!』此时龙王言:『比丘乞摩尼,欲摩尼。』即由其处折回。诸比丘!龙王三次渡恒河,弟仙人见龙王渡恒河,即对龙王曰:『与我摩尼!我欲摩尼!』诸比丘!此时摩尼犍大龙王,以偈颂谓弟仙人: 我丰饶饮食皆由摩尼出 不与汝贪人不复来汝庵 壮者剑在手胁我乞摩尼 不与汝贪人不复来汝庵 诸比丘!其时摩尼犍大龙王言:『比丘乞摩尼,欲摩尼。』即归而不复来。 时,弟仙人,不见美丽之龙王,形体更枯瘦,颜貌憔悴,筋脉悉现。兄仙人见弟仙人形体更……悉现,如是对弟仙人曰:『汝何故形体更……筋脉悉现乎?』『尊者!我因不见美龙王,形体更……悉现也。』时,兄仙人为弟仙人说偈颂曰: 勿求人之爱 贪求生憎怨 梵士乞摩尼 龙去不复现 诸比丘!彼畜生亦实不喜乞求,何况人乎? (四)诸比丘!昔一比丘住于雪山腹之一深林。近其深林处,有大深池。时,大鸟群日中寻食于此池,夜往宿深林。诸比丘!时,彼比丘受鸟群乱鸣所扰,来我处顶礼已,于一面坐。其比丘坐已,我对彼如是言:『比丘!诸事安适耶?易得食耶?长途涉旅不疲怠耶?汝由何处来耶?』『世尊!诸事安好。世尊!易得食,长途之旅不疲怠。世尊!雪山腹有大深林,近其深林有大深池,有大鸟群日中寻食彼池,日没回宿其深林。世尊!我为鸟群乱鸣所扰,故由彼处而来。』『比丘!汝不欲其鸟群来耶?』『世尊!我不愿其鸟群来。』『然,比丘!汝往深林之处,于夜之初分,三次唱言:「住此深林中之所有众鸟听我言,我要汝翼,汝等各与我翼!」夜之中分亦……乃至……夜之后分亦……与我翼!」 如是,诸比丘!其比丘入深林中,夜之初分三次唱言︰『住此深林中……与我翼!』夜之中分亦……夜之后分亦……「……与我翼!」』时,彼众鸟因『比丘乞羽翼,比丘欲羽翼。』而舍去此深林,从此,去不复还。比丘!彼畜生且不喜乞求,何况人乎? (五)「诸比丘!昔良家子赖咤婆罗之父,以偈对赖咤婆罗曰: 彼众我不知 彼等且乞我 汝是我之子 何故不来乞 乞者人不爱 3 不得则憎怨 故我不求汝 勿怨憎于我 诸比丘!彼赖咤婆罗实是良家子,对己父且如是言,何况〔他〕人之对〔他〕人乎? (六)诸比丘!诸居士之聚财,难集又难护。于此,愚人!汝等实如是于难集难护之聚财,多乞求而住,言:『汝等与人、与工人、与牛〔……乃至……〕与土。』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若比丘自乞造房舍,无主自理时,应如量而造。于此所谓如量者:长十二佛搩 手 4 、内广七搩手也。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,应由此诸比丘于无难处、有行 处指示作处;若比丘于有难处、无行处之作处,自乞造房舍,或不率同诸比丘 指示作处,或过量者,僧残。」 二(一)「自乞」5 者,自乞求人、工人、斧、车、铊、手斧、锄、凿……乃至……草、土。 a 「造」者,自造或令他人造。 a ′「房舍」者,内部有涂抹、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均有涂抹者。 「无主」者,无其他任何人为施主,即或男、或女、或在家、或出家者。 「自理」者,为自己而作。 「应如量而造。于此所谓如量者:长十二佛搩手」者,指外侧之量而言。 「内广七搩手」者,指内侧之量而言。 (二)「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」者,造房舍之比丘,乞求房舍之作处时,应至僧中,偏袒右肩,礼上座比丘足,胡跪合掌白如是: 「诸大德!我自乞造房舍,无主而自理。诸大德!我今乞求僧伽检视指示作处。」 应二次乞请,三次乞请,若全僧伽能检视作处,得由全僧伽检视之;若全僧伽不能检视作处时,得乞求其中有聪明贤能之比丘,知有难处、无难处、有行处、无行处者之听许。「诸比丘!当如是认可。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: 『大德僧!请听!此某甲比丘,自乞造房舍,无主而为己。彼求僧检视作处, 若僧时机可者,请僧听许某甲、某甲比丘,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。』如是表白。 『大德僧!请听!此某甲比丘……求僧检查作处,请僧听许某甲、某甲比丘, 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。诸大德中,对于某甲、某甲比丘,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, 忍者默然,不忍者请说。 僧已对于某甲、某甲比丘,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听许已。僧已忍,是故默然, 我如是知解。』」 彼被认准之比丘,往其作处检视,应知有难处、无难处、有行处、无行处。若是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应言勿作于此;若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应对僧伽报告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「其造房舍比丘,至僧中,偏袒右肩,礼上座比丘足,胡跪合掌白如是: 『诸大德!我自乞造房舍,无主而自理。 诸大德!我求僧指示作处。』 应二次乞请,三次乞请。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: 『大德僧!请听!此某甲比丘,自乞造房舍,无主而自理。彼求僧指示作处, 若僧时机可者,僧当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。』如是表白。 『大德僧!请听!此某甲比丘……乞求……。僧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。诸大德 中,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,忍者默然,不忍者请说,由僧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 已。僧忍……知解。』」 (三)「有难处」者,谓或有蚂蚁之住处、或有白蚁 6 之住处、或鼠之住处、蛇之住处、蜴之住处、百足之住处、象之住处、马之住处、狮子之住处、虎之住处、豹之住处、熊之住处、鬣狗之住处,此中某一畜生之住处;或七谷之生处、七菜之生处;或屠杀处、刑场处、或冢墓处、园地处;或王地、象屋、马屋、监狱、酒坊、狱所、车道、四叉路、集会处、有幕处,此言「有难处」。 「无行处」者,如牛车不得迥转,四周阶梯不得回转之处,此言「无行处」。 「无难处」者,非蚂蚁之住处、非白蚁之住处……非有幕处,此言「无难处」。 「有行处」者,于牛车……阶梯得回转者,此言「有行处」。 (四)「自乞」者,谓自乞求人……土。 a 「造」者,自造或令他人造。 a ′「房舍」者,内部有涂抹、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均有涂抹。 「或不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,或过量」者,不由白二羯磨指示作处,或长或广,其量超过毛发程度(甚微)。自造或令他造者,每所造 7 ,突吉罗。至〔最后之〕一泥团未涂者,偷兰遮。其泥团涂已者,僧残。 「僧残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三(一)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僧残、二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有行处者,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僧残。 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二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有行处者,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二)比丘造房舍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僧残、二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有行处者,一僧残、二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过量而于无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过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一僧残。 比丘造房舍,适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二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适量而于有难处、有行处者,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三)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二僧残、二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有行处者,二僧残、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过量而于无难处、无行处者,二僧残、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过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二僧残。 (四)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二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有难处、有行处者,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突吉罗。比丘造房舍,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五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僧残、二突吉罗……造彼房舍,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六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而不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僧残、二突吉罗……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七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而不命:「应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房舍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一僧残、二突吉罗……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八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而不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,二僧残、二突吉罗……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九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亦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彼闻:「造我之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」彼比丘应自往,或遣使云:「应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若不自往或不遣使者,突吉罗。比丘命……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有行处。彼闻……遣使云:「应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。」若……不遣使者,突吉罗。比丘命……「应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行处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应被指示作处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应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应于无难处。」……乃至……「应于有行处。」……突吉罗……造〔彼房舍〕,被指 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一○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又命:「应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房舍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彼闻:「为我造房舍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」彼比丘自往,或遣使云:「应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〔……乃至……〕「应于有行处。」……乃至……不犯也。 (一一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又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过量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,彼闻……不犯也。 (一二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又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造房舍者,三突吉罗。……乃至……有难处、有行处造房舍者,二突吉罗。……乃至……无难处、无行处造房舍者,二突吉罗。……乃至……无难处、有行处造房舍者,一突吉罗。……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造房舍者,二突吉罗。……乃至……有难处、有行处造房舍者,一突吉罗。……乃至……无难处、无行处造房舍者,一突吉罗。…… 乃至……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一三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又命:「应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……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又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〕……不犯也。 (一四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造彼房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彼若于房舍未成时来,由彼比丘云其房舍应与他人,或拆坏再造;若不与他人或不再造者,一僧残、二突吉罗。……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房舍!」而去,造彼房舍,被指示作处,适量而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一五)自造而未成,由己成之则僧残。自造而未成,由他人成之亦僧残。他人造而未成,由己成之则僧残。他人造而未成,由他人成之亦僧残。 (一六)造山窟、洞穴、草屋,为他人造,不犯也。除〔己之〕住屋,〔为公众者〕皆不犯也。痴狂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───造房舍僧残六终─── 1 此故事参照Jataka No. 253(南传藏‧第三十一卷)。 2 七圈,日译为七里,原语sattakkhattum 意为七次,此即卷七圈之意,故如此译之。 3 以下是赖咤波罗之回答,《五分律》于此间则加「赖咤波罗偈答」之语。 4 佛搩手(sugatavidatthi ,搩手亦作磔手。谓以手量物,以拇指及中指张开之长度,一般人是一尺二寸(姬周尺),而佛之?手为常人之二倍,故十二佛?手是二尺八寸八分,但觉音以佛搩手为常人之三倍。关于佛搩手之长度,北传汉译律藏及注释,异说甚多,尚有一说以sugatavidatthi ,解为标准之张手,Rhys Davids英译戒本用此。 5 「自乞」原本是samyacikaya,而前之戒文是sannacikaya,暹罗版亦是sannacikaya。 6 白蚁原语是upacika ,日译为白蛾。 7 造有关场所及量之不法房舍时,持斧往林而运木来,乃至造屋涂泥等动作,一一为突吉罗。以涂泥而言,以手每涂一回之泥团为突吉罗;在最后二回,涂其一者为偷兰遮;涂余一回,而屋成时则僧残。 一 尔时,世尊在憍赏弥国 1 瞿师罗园中。尔时,长老阐陀之施主居士,如是对阐陀曰:「大德!请示精舍地,我为大德令〔人〕造精舍。」如是,长老阐陀求精舍地,伐村人、镇人、市人、洲人、国人所奉祀之一神庙树 2 ,诸人讥嫌非难:「为何沙门释子伐村人……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?沙门释子伤一根 3 之生命。」 诸比丘闻诸人之讥嫌非难。彼等中有少欲之比丘亦讥嫌非难:「为何长老阐陀砍伐村人……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?」时,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「阐陀!汝实砍伐村人……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……乃至……「愚人!汝何以砍伐村人……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?愚人!人人于此树作有生命想 4 。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若比丘造大精舍,有主而自理,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,由诸比丘指示无难处、 有行处之作处。若比丘于有难处、无行处之作处,造大精舍;若不率同诸比丘 指示作处者,僧残。」 二a′「造」者,是自造或令他造。 「大」者,谓有主精舍。 「精舍」者,内部有涂抹、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部均有涂抹者。 a 「有主」者,有其他任何人为施主,即或男、或女、或在家、或出家者。 「自理」者,为自己而作。 「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」者,应由造精舍之比丘,查察 5 精舍之作处……〔见第六僧残二(二)……云:「诸大德!我造大精舍,有主而自理。诸大德!我今乞请僧检视作处……此言「有行处」。 b′「造」者,是自造或令他造。 「大」者,谓有主精舍。 「精舍」者,内部有涂抹、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部均有涂抹者。 b 「不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」者,不由白二羯磨指示精舍之作处,自造或令他造者,每所造,突吉罗。至〔最后之〕一泥团未涂者,偷兰遮。其泥团涂已者,僧残。 「僧残」者,……乃至……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三(一)比丘造精舍,不被指示作处,而于有难处、无行处者……〔见第六僧残三(一),过量适量章于此不提〕……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二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精舍!」造彼精舍,不被指示作处……有难处、无行处……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三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精舍!」而去,且不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精舍,不被指示作处,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……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四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精舍!」而去,又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精舍,不被指示作处,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彼闻:「造我精舍,不被指示作处,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」由彼比丘自往或……不犯也。 (五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精舍!」而去,又命:「应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。」造彼精舍,不被指示作处,于有难处、无行处造精舍者,三突吉罗……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六)比丘命:「汝等造我精舍!」而去,造彼精舍,不被指示作处,于有难处、无行处。彼若于未成时至……被指示作处,于无难处、有行处者,不犯也。 (七)自造而未成……〔同第六僧残三(一五)、(一六)〕……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───造精舍僧残七终─── 1 侨赏弥国,《四分律》作拘啖毘国。 2 一神庙树,《四分律》为尼拘律神树(《四分律》卷第三,大正二二· 五八六中)。 3 一根(ekindriya,草木也,草木唯有身根,故言一根。 4 有生命想,原文jivasannino,日译为「谓为有情」。 5 查察,原文sodheti ,日译为「乞」。 一(一)尔时,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。时,长老沓婆摩罗子,生年七岁即证阿罗汉果,凡是诸声闻所应通达者,彼皆通达;于其上,彼已无更上之任何事可作为,于所作亦无可复加者。时,长老沓婆摩罗子独于静处坐时,心起如是思惟:「我生七岁而证得阿罗汉果,凡诸声闻所应通达者,我皆通达;无更上之任何事可作为,于所作亦无可复加者。我如何为僧众服务?」于是,长老沓婆摩罗子,作是思惟:「我当为僧众分房舍,分配请食。」 (二)时,长老沓婆摩罗子,晡时,从静坐而起,至世尊处。至已,顶礼而坐一面,摩罗子如是白世尊曰:「世尊!我在静坐时……为僧众服务。世尊!我如是思惟:『我当为僧众分房舍,分配请食。』世尊!我欲为僧众分房舍,分配请食。」「善哉!沓婆!然则,汝沓婆当为僧众分房舍,分配请食。」「是!世尊!」长老沓婆摩罗子对世尊应诺。 (三)时,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:「然而,诸比丘!僧伽当同意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。诸比丘!应如是认可。最初,当乞请沓婆;请后,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: 『大德僧!请听!若僧时机可者,请僧伽同意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 配请食人。』如是表白。 『大德僧!请听!请僧伽同意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。诸长 老中,对于同意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,忍者默然,不忍者 请说。 僧已认可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。僧已忍……知解。』」 (四)已被认可之长老沓婆摩罗子,即分配同类比丘于同一处之房舍。比丘中之诵经者,使彼等能相互合诵经,而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;于比丘中持律者,使彼等相互裁决律,而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;比丘中之说法者,使彼等能相互论法,则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;凡坐禅比丘,使彼等互不妨碍,而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;说粗语而身体强壮者,即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。因此,彼等长老舒适而住。又,比丘中迟来者,为彼等入火光三昧,以其光分房舍。然而,诸比丘亦有故意迟来者,〔思:〕「我等将能见长老沓婆摩罗子之神通力。」至沓婆摩罗子处而如是言:「大德沓婆!为我等分房舍。」长老沓婆摩罗子对彼等曰:「长老!愿乐何处,我即分配于何处。」彼等即故意指示远方。「大德沓婆!为我等分房舍于耆阇崛山。大德!为我等分房舍于盗人岳;分房舍于仙人山黑石崛。〔……乃至……〕于毘婆罗山七叶崛〔……乃至……〕于尸陀林蛇须洞〔……乃至……〕于五摩陀崛〔……乃至……〕颠陀伽崛〔……乃至……〕浮陀崛〔……乃至……〕多浮陀园〔……乃至……〕耆婆伽梨园〔……乃至……〕分房舍于曼直林中之鹿园。」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彼等入火光三昧,由指头出火行于前面,彼等亦从此光随长老沓婆摩罗子后而行。长老沓婆摩罗子如是分房舍于彼等:「此是卧床、此是座床、此是褥、此是枕、此是大便处、此是小便处、此是饮用水、此是洗净水、此是杖、此乃僧伽之会议处、此时可入、此时可出也。」长老沓婆摩罗子如是分配房舍于彼等,再归竹林也。 (五)尔时,有慈比丘 1 与地比丘,为新出家小德者故,彼等于僧众中得恶房恶食。其时,王舍城中之众人喜欢供养诸长老比丘 2 熟酥、胡麻油、添味等备蓄食物。然而,对慈比丘、地比丘则随便给与屑米饭、酸粥等普通之食物。彼等食后,从乞食归来,问长老比丘曰:「尊者!于食堂,师等有何物耶?师等有何物耶?」部分长老言:「友!我等有熟酥、有胡麻油、有添味。」慈比丘、地比丘对诸比丘曰:「尊者!我等无有何物,唯有屑米饭、酸粥之常食,以应所需。」 (六)尔时,有一善饭居士,供养众僧四种常施食。彼于食堂与妻子站立而侍候,或捧饭、或捧汤、或捧胡麻油、或捧添味等。某日,善饭居士翌日请食,〔依顺次〕慈比丘、地比丘被指定应供。此日,善饭居士以事来僧园,至长老沓婆摩罗子处,向彼顶礼后一面坐。坐已,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善饭居士说法、开示……令欢喜。善饭居士对长老沓婆摩罗子曰:「大德!于明日我家供食,指定何人耶?」「指定慈比丘、地比丘。」时,善饭居士不悦而思:「为何有恶比丘将于我家食耶?」归家后令婢:「明日,受食者来,为彼等设座于谷仓,给与屑米饭添加酸粥。」「诺!主人!」彼婢如是对善饭居士应诺。 (七)时,慈比丘、地比丘言:「友!昨日善饭居士请食,指定我等。明日,我等可受善饭长者及妻子共立侍候,或捧饭、或捧汤、或捧胡麻油、或捧添味等。」彼等欢喜,通夜不能如常入眠。 时,慈比丘、地比丘,于晨著下衣,持上衣与钵,至善饭居士家。其婢见慈比丘、地比丘由远方来,设床座于谷仓,对慈、地比丘曰:「大德!请坐!」 时,慈比丘、地比丘如是思:「必是食事未成,此时使我等暂坐谷仓也。」然而,彼婢持来屑米饭添加酸粥,言:「大德!请食!」「妹!我等来受常施食也。」「大德!我知也。然而,昨日受我家主人之命:『明日,受食者来,为彼等设座于谷仓,给与屑米饭添加酸粥。』大德!请食。」如是,慈比丘、地比丘言:「友!昨日善饭居士来僧园,至沓婆摩罗子处,必是沓婆摩罗子于善饭居士前中伤我等。」彼等忧恼,不能如常进食。 时,慈比丘、地比丘食已,归至僧园,收摄衣钵,于门外之仓库蹲坐于僧伽梨衣,赤面屈肩,垂首悲愤而困惑。 (八)时,慈比丘尼至慈比丘、地比丘处,如是对彼等曰:「我顶礼大德。」如是言时,慈比丘、地比丘亦不言。再次……三次,慈比丘尼对慈比丘、地比丘曰:「我顶礼大德。」三次,慈比丘、地比丘皆不答。「我于大德有何过耶?何故大德不答我耶?」「妹!我等如是被沓婆摩罗子所害,汝勿关心!」「大德!我能何为?」「妹!汝若愿意,今日,使世尊摈灭沓婆摩罗子。」「大德!我如何作?我能作何事乎?」「妹!汝至世尊处,应如是言:『世尊!此有非善、非适法。世尊!应无恐惧、无恼害、无危难之此处,而于此处有恐惧、有恼害、有危难。于无风处而起风,其水若火,我实为沓婆摩罗子所犯也。』」「然!大德!」慈比丘尼应诺慈比丘、地比丘,至世尊处,顶礼而立一面。于一面立已,慈比丘尼如是对世尊曰:「世尊!此有非善……所犯也。」 (九)尔时,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问沓婆摩罗子曰:「沓婆!汝记忆如其比丘尼所云之行为乎?」「世尊!如世尊之知我。」世尊再次……乃至……世尊三次问长老沓婆摩罗子……「如……知我。」「沓婆!汝不能如此答。汝若为者言为,若未为者当言未为。」「世尊!忆我生以来,梦中亦未曾行不净法,况于觉醒时乎?」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曰:「然,诸比丘!摈灭慈比丘尼,应查问〔教唆此尼之〕诸比丘。」言已,世尊起座而入精舍。于是诸比丘摈灭慈比丘尼。时,慈比丘、地比丘对彼诸比丘曰:「诸师!勿摈灭慈比丘尼,彼尼无有何过,因我等瞋怒不喜〔沓婆〕,欲摈斥之而教唆彼尼也。」「诸师!汝等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长老沓婆摩罗子耶?」「然!诸师。」 诸比丘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:「为何慈比丘、地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长老沓婆摩罗子耶?」如是,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。「诸比丘!汝等实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沓婆摩罗子耶?」「实然!世尊!」佛世尊呵责:「愚人!汝等为何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沓婆摩罗子耶?愚人!此非令未信者生信……乃至……诸比丘!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── 任何比丘,对他比丘恶瞋不满,而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之,〔思:〕『可能令彼 由此梵行退堕。』彼于后时,或被诘问或不被诘问,其事情 3 无根者,因比丘 住于瞋恚故者,僧残。」 二 「任何」者,无论何者亦…乃至……。 「比丘」者!……乃至……即此所谓「比丘」之意。 「他比丘」者,是其他之比丘也。 「恶瞋」者,是怒而不快、不喜、愤懑不平。 「不满」者,由瞋怒而不快、不喜、不满意。 「无根」者,不见、不闻、无疑念。 「〔以……〕波罗夷法」者,以四波罗夷之一。 「诽谤」者,自非难或令人非难之。 「可能令彼由此梵行退堕」者,令从比丘法退堕、令从沙门法退堕、令从戒法退堕、令从修德法退堕也。 「后时」者,于彼诽谤时,经过剎那、顷刻、须臾者。 「被诘问」者,究明其被诽谤之事柄。 「不被诘问」者,不被追究所云何事。 「事情」者,有四事,论事、非难事、罪事、行事。 「因比丘住瞋恚」者,由我云虚事、由我云妄事、由我云无实,我以不知而言之。 「僧残」者,……乃至… 是故亦云「僧残」。 三(一)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:「我见汝犯波罗夷法。汝非沙门、非释子,不与汝共布萨、自恣、僧羯磨。」者,语语僧残。云彼犯波罗夷法,不闻而诽谤彼:「由我闻……」语语僧残。云彼犯波罗夷法,不疑而诽谤彼:「由我疑……」语语僧残。 (二)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:「汝犯波罗夷法,我见之、闻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不见彼……诽谤彼:「我见之、疑之……我见之、闻之、疑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 不闻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:「我闻之、疑之……乃至……我闻之又见之……乃至……我闻之、疑之、见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 不疑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:「我疑之、见之……我疑之、闻之……我疑之、见之、闻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 (三)见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:「汝犯波罗夷法,我闻之……我疑之……我闻之、我疑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闻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:「汝犯波罗夷法,我疑之……乃至……我见之……乃至……我疑之、见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疑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:「我见之……乃至……闻之……乃至……见之、闻之…… 」语语僧残。 (四)见彼犯波罗夷法,于见有疑,不确信所见、不忆所见、忘失所见;于闻有疑……忘失所闻;于疑有疑……忘失所疑而诽谤彼:「汝犯波罗夷法,我疑之、见之……乃至……我疑之、闻之……乃至……我疑之、见之、闻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 (五)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令〔他人〕诽谤彼:「汝犯波罗夷法被见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不闻彼……不疑彼……。 (六)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令〔他人〕诽谤彼:「汝被见之、被闻之……乃至……被见之、被疑之……被见之、被闻之、被疑之。」……语语僧残。不闻彼……不疑彼……。 (七)见彼犯波罗夷法而令〔他人〕诽谤彼:「汝被闻之……乃至……被疑之……乃至……被闻之、被疑之。」……闻彼……疑彼……。 (八)见彼犯波罗夷法,于见有疑……忘失所疑而诽谤彼:「汝被疑之、被见之。」……乃至……忘失所疑而诽谤彼:「汝被疑之、被闻之。」……乃至……忘失所疑而诽谤彼:「汝犯波罗夷法……被疑之、被见之、被闻之……」语语僧残。 四(一)于不清净有清净之见、于清净有不清净之见、于不清净有不清净之见、于清净有清净之见。 (二)有不清净人犯一波罗夷法,若于彼有清净之见,不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,则一僧残、一突吉罗。有不清净人……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,僧残。 有不清净人……不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,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。有不清净人……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,非难语罪。 (三)有清净人不犯一波罗夷法,若于彼有不清净之见,不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,突吉罗。有清净人……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,不犯也。 有清净人……不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,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。有清净人……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,非难语罪。 (四)有不清净人犯一波罗夷法,若于彼有不清净之见,不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,突吉罗……不犯也……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……非难语罪。 (五)有清净人不犯一波罗夷法,若于彼有清净之见……犯一僧残、一突吉罗……僧残……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……非难语罪。 (六)于清净人持不清净之见、于不清净持不清净之见,痴狂者、最初之犯行者,不犯也。 ───无根僧残八终─── 1 慈比丘、地比丘(Mettiya-bhummajaka bhikkhu),觉音注,此二比丘常作恶事,为六群比丘最初之二人。汉译多为慈地比丘,似乎是指一人,《五分律》云慈地兄弟。 2 「众人喜欢供养诸长老比丘」,原文manussa icchati theranam bhikkhunam……datum,日译为「诸居士长老供养诸比丘」。 3 其事情云云……原文amulakan c′eva tam adhikaranam hoti bhikkhu ca dosam pat1tt- hati samghadisesa依下文注释,且在梵文戒本有sa……adhikaranam bhaved bhiksus canudhvamsayita dose pratisthed dosen′avocam iti samghavasesah故依此译之。 |
|||